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时评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周刊
标题导航
法官“愿意来、听得进、用得上”的学习平台
黔南州司法行政系统派出法治副校长业务培训会在都匀举办
贵阳市律师行业妇女联合会成立
从“坐堂办案”到“出诊把脉”
图说新闻
黔西南公安:当好矿产资源“守护员”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官“愿意来、听得进、用得上”的学习平台
——记安顺法院“安法护航·学法论坛”
■记者 龙立琼
立案率低、移送标准模糊、自诉程序适用难——这是执行过程中拒执罪移送追诉工作常见的痛点。8月5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梁大府走上“安法护航·学法论坛”,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移送机制进行了探析,他结合典型案例,针对实务痛点,提出优化路径,为安顺市两级法院执行条线破解“执行难”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梁大府是安顺法院第68个走上“安法护航·学法论坛”的主讲人,2022年3月以来,走上“安法护航·学法论坛”为法官解惑答疑的有法院院领导、员额法官、法官助理、部门负责人等,他们围绕法律适用热点、审判实践难点、司法行政工作堵点等分享心得体会,总结办案经验。“安法护航·学法论坛”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有效提升了法官“善于学习、精于办案、提笔能写、上台能说”的综合能力,为人才队伍强院工程注入了新动能。
紧扣“主讲+交流”模式开讲
2022年3月1日,由国家法官学院安顺培训学院组织的一场业务培训在安顺中院举行,这次培训的主题为“担保制度的现代化及民法典的回应”,由此开启了“安法护航·学法论坛”的序幕。此后,“安法护航·学法论坛”每两周开展一次,至今已成为安顺法院提升法官司法审判能力的重要平台。
为何要持之以恒创办“安法护航·学法论坛”?
“这主要源于我们对新时代法院队伍建设的深度思考,以及推动人才队伍强院工程的紧迫需求。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安顺法院面临着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法律适用日趋复杂等现实挑战,干警在办案能力、调研水平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得到提升。为此,院党组以‘安法护航+’司法品牌为统领,依托国家法官学院安顺培训学院,创新打造了这个教育培训平台。”国家法官学院安顺培训学院负责人何艇介绍道。
三年多来,以审判执行实务需求为导向是“学法论坛”的鲜明特色。
“法官在使用AI智能时,需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定期审核以确保算法公平性,明确AI辅助与法官决策的边界,AI提供建议但最终判断权在法官,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今年5月底,镇宁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夏瑞蕊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司法工作模式”的全新挑战,以《如何以AI 赋能审判实务——以“DeepSeek+应用场景”为例》为题,与安顺市两级法院干警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随后,镇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韦伟点评道:“这堂课专业性强、层次分明、内容新颖,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法院工作实际,为参训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办公办案拓宽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对法院工作中如何应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模型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安法护航·学法论坛”不是主讲人的单项输出,而是“主讲+交流”的双向互动,这一模式让主讲人和台下的干警有了思维的碰撞和实质交流的提升,真正实现学有所获。
据统计,截至8月初,“安法护航·学法论坛”已举办68期,累计68人次审判骨干登台分享办案心得,169名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进行交流点评。三年多来,安顺市市管专家陈佳宏解析了“软暴力”“黑财产”的认定标准,全省审判业务骨干刘熹挖掘了《民法典合同编》“不起眼条款”适用逻辑,全省审判业务骨干黄云庆通过诗词阐释“两山理论”指导生态司法实践,形成“案例解剖+法条深挖”的特色教学模式,解决了相关审判业务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优质的授课编纂成年度实务汇编,直接转化为干警审判实践的‘工具书’,形成了‘学习—研讨—转化—应用’的闭环机制。”何艇说道。
法官“点菜”学院“配餐”
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处理长期以来都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类案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某一行为在刑法领域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并不能当然否定民法上评价的必要,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应当适应民事法律规定评判。”省级审判业务专家、安顺中院立案庭庭长陈优海在第45期“安法护航·学法论坛”上给予了专业、详细的解答,这一堂课,是对安顺中院刑事审判部门提出的增设“刑民交叉案件处理”专题的悉心回应。
如何确保培训真正契合干警业务需求?这是国家法官学院安顺培训学院经常思索的问题。
经过不断摸索,该学院通过年度问卷调研、审判质效数据分析、部门定向征询三种方式,全面了解干警真正“缺什么”,最后确定“补什么”。
“我们通过向两级法院各业务部门调研培育需求,发现破产审判等成为高频需求;从培训需求反馈,发现执行财产处置、类案检索等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安排了相应培训课程,实现了‘法官点菜,学院配餐’的良性互动。”何艇说。
这种互动既接专业“天线”,又接实务“地气”,让论坛成为法官“愿意来、听得进、用得上”的学习平台,为法院队伍专业化建设注入了持续动力。
一场培训双向受益
“准备一堂课的压力不亚于办十件案子,但收获的是终身受用的思维方法。”安顺中院一名“90后”法官发出了这样的感言,一语道出了登台授课对主讲法官提升业务能力的推动作用。
安顺中院民一庭庭长刘涛对这句话表示认同:“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都是学生,通过法官教法官的方式,让大家学到更多知识,看到了老法官、年轻助理和综合岗位同志的亮点和闪光点,也培养了年轻干警不仅能办案,也能上台从容授课的综合能力。”
一场培训,不仅听众受益,主讲人也获益颇丰,这也正是学法论坛对人才培养的价值所在。
青年法官是人民法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学法论坛通过“以讲促学”助力青年法官快速成长,据统计,2025年,39岁以下主讲人占比达60%,在学法论坛主讲台上,他们系统梳理自身的审判经验,形成“办案—总结—升华”的业务提升渠道,同时通过审判专家、骨干法官的点评补齐自身短板,其中部分获评“优秀主讲人”的青年法官入选贵州法院选聘兼职教师,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安顺法院人才库中的人才是学法论坛主讲人的重要力量,在“安法护航·学法论坛”68期培训中,人才库中28名司法审判人才、7名司法辅助人才、5名司法行政人才走上论坛讲台,以“讲授+体验”的方式分享办案经验和工作方法,占“安法护航·学法论坛”培训总期数的58.8%,切实推动人才办案水平的持续提升。
“论坛培训平台已经覆盖全市两级法院及相关部门23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审判人才,这些人才在‘案件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中坚作用。”何艇说道。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