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马忠喜:三度奔赴法援路
马忠喜(右二)在独山县开展法治宣传。

  ■记者 牟岚
  “希望通过参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能够将法治理念和法律理想传递到祖国的每个角落,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2024年9月13日,怀着这样的初衷,山东通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忠喜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贵州独山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这也是他第三次响应司法部号召,主动请缨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此前,他曾在2021年服务于贵州三都自治县,2022年转战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
  首赴黔南:播撒法治微光
  2021年,马忠喜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志愿律师,被派驻到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从孔孟之乡到西南腹地,面对迥然不同的环境,51岁的马忠喜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克服语言障碍、生活差异、远离亲人等困难,全身心投入法律援助工作中,履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职责,积极参与为弱势群体代写法律文书、办理“认罪认罚”见证、普法宣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等法援工作。
  在咨询接待、案件办理之外,马忠喜最常做的是深入乡村开展法律宣传。此外,他还经常关怀乡村的留守未成年人、困难未成年人家庭,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
  在三都自治县服务期间,马忠喜累计接待法律咨询167人次、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7件、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和讲座3场次。这一年的服务让他深切感受到经济落后地区对法律援助的迫切需求,毅然报名继续参加2022年行动。
  再战川西:坚守平凡岗位
  2022年,马忠喜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被派驻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这里的环境愈发艰苦,但受援群众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温暖,以及服务日常的点滴积累,让马忠喜的信念弥坚。他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从事法律援助的意义,在于维护群众的权益,让更多遇到困难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带来的温暖,增强法治的获得感。”
  马忠喜能连续两年在法援路上义无反顾,离不开家人的鼎力支持。84岁高龄的父亲卧病在床,2023年春节之后马忠喜忍痛按时返回工作岗位,两天后就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他立即踏上归程,当地司法局领导闻讯迅速调度车辆送他。然而,归途漫漫——要乘七八个小时的汽车后转乘火车再转乘飞机,到家最快也需要两天半。未能送父亲最后一程,成为马忠喜的毕生遗憾。“相信父亲会为我的选择而骄傲。”他坚定地说。
  结束两年西部援助返回山东潍坊后,马忠喜并未停下公益脚步。他所在的通德律师事务所高度重视公益,他依托律所平台专门成立了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并负责开展相关工作。他积极投身当地法援工作,在法律援助中心、公安局、检察院值班,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处置,办理援助案件,持续贡献力量。
  三度西行:积极履职尽责
  2024年,一直奔走在法援路上的马忠喜再次启程,这次他来到的是黔南州独山县,这里的群众对法治的渴求同样很炽热。马忠喜深知法律援助是扶助贫弱、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崇高事业,是民心工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到达独山县后,马忠喜便投入到一起居民意外坠亡事件引发的信访案中。当时,家属情绪崩溃,对责任方提出的赔偿方案强烈不满,多次到相关部门信访。马忠喜介入该案后,第一时间梳理案件证据链,明确责任划分和法律赔偿标准。他明白此类案件的核心矛盾往往超越机械法律条文,家属的悲痛需要被看见、诉求需要被倾听。
  为此,他主动前往殡仪馆,耐心陪伴家属至深夜,通过沟通逐步建立信任。在安抚情绪的同时,马忠喜坚持依法析理,引导家属理性权衡,这种态度最终打动当事人。次日,责任方主动提高补偿金额,伤亡家属主动降低经济赔偿要求,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一场可能升级的群体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至今为止,马忠喜在独山县已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8起,其中9件获不起诉或从轻、减轻处罚结果,成功化解涉访矛盾6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