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让孩子们都能在阳光下奔跑
——惠水县摆金村“123”模式的温柔守护
  ■ 记者 罗翔
  在层峦叠嶂的苗乡深处,惠水县摆金镇摆金村的清晨总被两样声音唤醒——山坡上飘荡的苗歌如清泉流淌,校园里传出的读书声似朝阳升腾。这里的孩子们,正被一张用法治与关爱编织的“保护网”温柔守护。而这张网的经纬,正是摆金村创新打造的“123”模式,即一个核心阵地、两支专业队伍、三项联动机制。它如同一颗种子,在苗乡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成为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成长养分。
  一个核心阵地:让快乐与守护在这里扎根
  推开摆金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大门,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彩色的墙壁上,法治漫画在阳光下跳跃,励志标语如春风拂面;图书角里,一排排书籍整齐排列,从童话绘本到科普读物,像是在对孩子们发出“快来探索”的邀请;心理咨询室里,柔软的沙发与盎然的绿植相依,为心灵搭建起一片可以栖息的港湾。
  “以前孩子们放学后就像‘脱缰的小马’,要么抱着手机沉迷游戏,要么在河边追跑打闹,我们做家长的天天提心吊胆。”村民杨大姐说起过去,语气里满是牵挂,“现在有了这个工作站,孩子们能来写作业、看书,还能参加各种活动,我们的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工作站不仅是安全的“避风港”,更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此前,一场为期一个月的绘画兴趣班在这里开课,20多个孩子像追光的小树苗,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画笔蘸取色彩,在画纸上勾勒出心中的苗乡、星空与梦想。
  留守未成年人小虎(化名)曾是角落里沉默的“小影子”,不爱说话,总躲在人群后。但在浓厚的绘画氛围里,他眼中的光芒渐渐亮起,不仅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苗族银饰,更主动拉起小伙伴的手分享创作的喜悦。如今的工作站,早已成了孩子们口中“比家还想去的地方”。
   两支专业队伍:用法治与陪伴照亮成长之路
  
在摆金村的守护队伍里,有两束光格外明亮——法治护航队与成长陪伴队。这两支队伍如同左右翅膀,托举着孩子们飞向更远的天空。
  在法治护航队里,法院驻村干警、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法治引路人”,用孩子们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播撒法律的种子。模拟法庭上,孩子们穿上小法袍、拿起诉状,将校园欺凌的案例搬上“法庭”,在角色扮演中明白了“冲动的代价”;法治情景剧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再是枯燥的条文,成为“保护自己的铠甲”。“以前总觉得‘违法’是很远的事,现在知道了打架斗殴、沉迷网络赌博都是‘红线’,被欺负了还能找法律帮忙!”初中生小龙(化名)说起这些时眼睛亮晶晶的,法律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
  成长陪伴队则是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组成的“暖心小分队”,他们用陪伴驱散孤独,用关爱点亮希望。留守未成年人小花(化名)的世界曾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蒙上灰色,她总是低着头,像一株缺少阳光的小草。直到成长陪伴队的李阿姨走进她的生活,带来了有趣的故事书和新文具,在生病时照顾她。渐渐地,小花的嘴角开始有了笑意,课堂上也敢举手发言了,她在作文里写道:“李阿姨的眼睛像月亮,照亮了我的家。”而大学生志愿者小张与留守未成年人小刚(化名)的故事,更是温暖了整个村庄。曾经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小刚,在小张每周雷打不动的辅导中,不仅数学成绩从不及格冲到了80多分,而且在小张讲述的城市风景、大学故事里,悄悄埋下了“我要考出去看看”的梦想种子。
  三项联动机制:让保护的力量环环相扣
  保护未成年人的路上,从没有“孤军奋战”。摆金村的“三项联动机制”如同精密的齿轮,让家校、村社、部门的力量紧紧咬合,形成无坚不摧的守护合力。
  家校联动搭建起“沟通桥”,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实时互动的家长微信群,让学校与家庭不再是“平行线”。老师能及时反馈孩子的课堂表现,家长能分享孩子的居家趣事,教育的共识在一次次交流中凝聚。村社联动拉起“关爱网”,村委会统筹协调,社会组织送来专业服务,亲子运动会上的欢声笑语、家庭教育讲座里的认真倾听,让“家庭+社会”的守护更有温度。部门联动打造“安全盾”,学校、派出所、卫生院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学校是“瞭望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异常;派出所是“守护神”,为孩子隔绝不良侵害;卫生院是“健康管家”,定期体检、健康咨询让成长少了病痛的烦恼。
  不久前,学生小辉(化名)的变化牵动了所有人的心。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仅旷课,还和校外人员来往密切。学校的老师立刻按下“联动键”,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第一时间找到小辉,在耐心倾听中,才知道小辉父母经常因琐事争吵,家庭氛围紧张。同时,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对有不良倾向的校外人员及时警告教育,斩断了可能伸向孩子的“黑手”。村委会还特意邀请心理咨询师来到小辉家,在温馨的调解会上,让剑拔弩张的父母放下争执,学会了用沟通化解矛盾。几天后,当小辉背着书包重新走进校园,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时,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守护战”赢了。
  如今的摆金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留守未成年人的作业本上多了鲜红的对勾,孩子们的笑声里少了怯懦,多了自信。
  “以前总怕孩子在外面学坏,现在看着他们在这么多保护下长大,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感到踏实!”村民王大哥的话道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
  山风拂过苗乡,带来稻花的清香,也带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摆金村的“123”模式,早已不是冰冷的工作机制,而是苗乡大地上最动人的守护诗行。摆金村用法治的严谨筑牢防线,用关爱的温度融化孤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奔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当地的孩子们必将如苗乡的春苗般,在这片被守护的天地里,迎着朝阳,茁壮成长,绽放出比苗乡银饰更璀璨的光芒。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