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执结案件32.23万件
贵州法院打出创新执行“组合拳”

  ■记者 杨情丽
  执行难,难在兑现裁判文书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生效判决从“纸面权利”变为“真金白银”,让司法权威在个案执行中彰显?
  一直以来,贵州法院以问题为导向,面对执行难题的复杂性与市场主体的新期待,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出一套深度融合法理情、贯穿执行全过程的创新工作体系,变“强制执结”为“主动履行”,实现“多方共赢”。2024年,全省法院执结案件32.2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突破546亿元,让公平正义从“纸面”落到群众“手边”。
  面对面沟通:让公正“看得见”
  “你们法院的这个执行局长接待日真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反映给执行局的领导,很有效率。”“以后有了执行局长接待日,我们就可以定期到法院来当面反映案件的情况。”
  在息烽县人民法院接访室,当事人与该院执行局局长面对面,把问题反映清楚,让几位来访人员赞不绝口。
  7月11日是该院执行局局长接待日,当天,接待来访人员6人,当场回复事项4件,对需进一步核实后回复的2件事项予以登记。通过与执行局局长面对面沟通,让执行工作变得更加公开高效,当事人更放心。
  这种变化源于贵州高院出台的《贵州法院执行局局长接待日制度》。从2025年7月起,全省三级法院全面推行执行局局长定期接访,97家中院、基层法院同步落实,形成“全覆盖、无遗漏”的接访网络。
  制度明确每月固定一天为执行局局长接待日,在贵州法院官网开设预约通道,通过采用“线上预约+线下接访”模式,在贵州法院官网开设预约通道,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有渠道、有回应、有结果。
  接访中所涉事项实行“一案一号”动态管理,法院需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3个月内依法办结,确需延期的,经批准后一般不得超过30日,确保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制度设计上形成“接访—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闭环体系,推动执行信访从“被动处理”走向“前端治理”。
  听证创新:为企业算好经济账
  听证程序对于增进司法公开透明、促进案件高效办理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2月,贵州高院出台《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执行案件听证的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以30个条文对执行听证当事人权利义务、听证方式、程序等作出详细规定。
  《工作指南》还创新规定,经听证参加人同意,执行听证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与线下听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可邀请人大、政协、检察机关等相关单位派员列席,专业问题则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听证。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法院正是这一机制的积极践行者。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阳光听证会”在钟山区人民法院展开,通过组织各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从“对立博弈”转向“理性和解”。为解决执行难题提供了示范样本。
  今年1月,钟山区人民法院针对贵州某装备有限公司欠薪案首次召开执行听证会,成功为83名工人发放工资款102万余元。然而,后续又有69名工人陆续申请强制执行,加上其他案件,执行标的总额达800余万元,而法院执行账户仅剩73.34万元。面对这一困境,7月18日,钟山区人民法院再次召开听证会,邀请区检察院、区人社局代表全程监督,通过充分协商最终达成各方认可的分配方案。
  “我们同意这个分配方案!”最终,在专业分析和坦诚沟通面前,原本态度强硬的工人们转变了想法,在检察机关、人社部门共同见证下,工人们与涉案企业就73.34万元执行款分配达成一致。至此,该系列案件部分执行完毕,剩余案件将继续通过听证机制推动解决。
  据了解,目前,执行听证机制在钟山区人民法院也已形成标准化、协同化体系,随着这一“开门执行”的模式正成为化解执行难题的“金钥匙”。今年以来,钟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共召开执行听证会111场,涉及案件132件。
  跨省协作:打破地域壁垒
  4000元工资,数额不大,却是劳动者养家糊口的期盼。近日,金沙县人民法院通过一场跨越三千里的司法协作,全力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2年,黎某为舒某提供劳务后,舒某承诺于当年年底结清剩余4000元劳务报酬,却迟迟未履行,黎某多次催讨无果,黎某无奈诉至法院。经金沙县人民法院安底人民法庭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舒某承诺于2023年10月底付清剩余款项。然而约定期限届满后,舒某仍未按约定支付,黎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却遇到了难题:经调查,舒某名下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黎某也无法提供更多线索,舒某更是下落不明,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近日,黎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舒某可能在外省某地。巧的是,当时法庭的一名法官正带领一名书记员(法官团队仅2人)在相邻省份办理其他案件的开庭事宜。尽管出差行程已满、案件排期紧凑,但法官未推诿这条来之不易的线索,而是见缝插针,精心规划路线,在没有增加出差时间的情况下,利用开庭间隙,前往线索指向地查找舒某下落。面对异地执行人手不足的实际困难,法官主动与当地法院取得联系,寻求协助。
  在江苏省宜兴市法院执行局的鼎力支持下,两地法院通力协作,终于找到“失踪”已久的被执行人舒某。最终,在两地法官的共同见证下,舒某当场付清了拖欠黎某的劳务费。
  “真没想到,为了我这点钱,法官跑了这么远的路,还惊动了两个法院,太感谢你们了!”收到劳务费的黎某激动不已,连声道谢。这起困扰黎某许久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近年来,贵州法院积极探索跨省司法协作新模式。2024年4月,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与广西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桂黔“陆海新通道”毗邻地区人民法院跨域执行协作协议》,明确“信息共享、联合行动、资源互补”三大核心机制。
  通过建立跨省执行指挥调度平台,实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案件信息实时互通,破解异地查人找物难题。
  1月21日,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法院与湖南邵东市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一次跨省执行行动,历经13小时圆满落幕,成为湘黔两地司法协作的生动实践。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从“查人找物难”到“信息一网通”,从“财产变现僵局”到“市场盘活共赢”,从“群众多头跑”到“局长定期见”,贵州法院这套刚柔并济、疏堵结合的组合拳,正持续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司法获得感,彰显了司法机关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主动担当。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