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际
标题导航
“让中国之旅更加丰富、生动、有温度”
中国与克罗地亚警务联巡游客和居民点赞
葡萄牙因高温和野火风险宣布进入警戒状态
哈马斯:将积极回应向被扣押人员提供食品药品请求
东南亚各国多措并举打击网络诈骗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犯罪集团正从分散作业向规模化集中化重组
东南亚各国多措并举打击网络诈骗
■《法治日报》驻斯里兰卡记者 韩博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今年4月发布的《东南亚网络诈骗态势报告(2025)》显示,2025年东南亚网络诈骗年创收预计达到400亿美元。报告指出,随着诈骗模式加速产业化并向周边地区外溢,该行业已步入“发展拐点”,犯罪集团正从分散作业向规模化、集中化重组。为遏制愈演愈烈的网络犯罪,东南亚各国正通过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涉网涉诈立法和加强跨境协作等多维手段应对。
整合国内执法资源
今年2月,印度尼西亚联合多部委和国家网络与密码署设立“印尼反诈骗中心”,中心依据《金融部门发展与强化法》和《个人数据保护法》授权,统一受理公众举报,并通过专用应用程序接口与银行及支付平台实时共享黑名单和资金流数据,被印尼媒体形容为破解执法碎片化的“枢纽式”机制。
今年4月,为了提高反诈能力,泰国政府将2023年成立的“反网络诈骗行动中心”整合升级成“科技犯罪防制中心”。新机构直接由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部长领导,动员皇家警察网络犯罪调查局、国家网络安全局、特别调查厅、泰国央行及反洗钱办公室等众多强力机构部门力量,实现跨机构统一指挥。
与原有的“反网络诈骗行动中心”相比,“科技犯罪防制中心”实现了四项升级,法律地位由部级临时协调机构升格为具法律效力的国家级执法机构;管辖范围从“网银与电话诈骗”扩展至全链条科技犯罪;执法手段更强,在响应时限、冻结账户权限及受害者赔偿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资源调配能力大幅增长,年度预算、技术平台和信息透明度均获强化。
马来西亚也同步推进机构整合。2025年7月16日,马来西亚内政部长赛夫丁宣布,经首相安华批准,国家诈骗应对中心改由警方商业罪案调查局主导,以遏制迅速蔓延的网络金融诈骗。此前,国家诈骗应对中心由国家银行、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国家金融罪案中心及警方共同管理,缺乏明确主导机构。
赛夫丁透露,国家诈骗应对中心热线目前日均接听来电约500通,累计报损金额达16亿令吉(约3.4亿美元)。警方接管后,热线将改为24小时运作,并计划新增139个岗位,以提升案件受理和资金追踪效率。
完善涉网涉诈立法
2025年4月,泰国《防制科技犯罪措施紧急法令》(2023)修正草案,又称“第2号紧急法令”正式生效。根据这一修正案,泰国执法机构可加大对P2P平台违法违规行为、泄露个人信息者的处罚力度,要求电信运营商暂停与诈骗相关的电话卡,要求银行向泰国反洗钱办公室提交可疑账户信息以便更快调查并向受害者退款。新法案要求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社交媒体平台对电信和网络诈骗受害者承担部分责任。
泰国总理府发言人集拉育提到,此次批准的紧急法令修正案是泰国政府加强打击电诈及各类网络犯罪的重要举措之一。2025年7月23日,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在通报《防制科技犯罪措施紧急法令》实施成果时提到,新法案生效3个月内,泰国处理网络犯罪案件近8.9万起,挽回损失约58.95亿泰铢,封堵诈骗网址3.3万余个、冻结银行账户超过18万个。
在泰国率先以紧急法令强化执法并取得显著成效后,东南亚其他国家也迅速行动,结合本国金融监管环境推出更具针对性的反诈措施。
6月初,菲律宾《反金融账户诈骗法》实施细则正式生效,其中重点提到,所有持有或出租“骡子账户”(用来洗钱、诈骗等金融犯罪的银行账户)的行为均属刑事犯罪,银行须部署实时欺诈检测系统。新法还授权菲律宾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调查可疑账户并“暂冻”资金30日。
7月1日,新加坡《2025防诈骗法案》在通过国会三读后全面生效,新法案授权警方向银行签发“限制令”,即如果警方“合理相信”个人极可能继续把资金转给诈骗分子,警方即可向银行发出“限制令”,冻结其转账、ATM与信用额度,最长30天,可续延五次(合计180天)。新加坡警方最快可以在几小时内冻结高风险账户,并可将执法权限扩展至加密交易所和电子钱包。目前新加坡警方已开始发出首批限制令。
强化跨境执法合作
东南亚和南亚各国正加速推进区域数据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建设,着力完善跨境打击网络犯罪的制度框架。
在2025年初于曼谷举行的第5届东盟数字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正式通过《在线诈骗活动报告(2023-2024)》和《东盟反在线诈骗建议书》,并把“统一数据交换协议”确定为未来联合执法的优先核心任务。会议同时通过“SIM卡跨国治理条款”,要求成员国共享可疑号码黑名单并支持“一键停机”,为后续联合执法行动奠定技术基础。
今年1月至4月,国际刑警组织发起“护网安全行动”,协同26国执法机构下架2万余个恶意域名和IP,并在越南、斯里兰卡等地逮捕32名嫌犯。随后在2025年6月,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收网行动,成功追回诈骗资金2000万美元并拘捕1800名嫌犯,显示区域警务协作正持续深化。
预计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将通过强化常设部长级协调机制等高层合作架构,进一步巩固联合打击网络诈骗的长效体系。
2024年8月在老挝万象召开的第18届东盟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上,已将“打击网络诈骗”纳入2025年至2035年新版《打击跨国犯罪行动计划》的优先议题。按计划,2025年11月菲律宾将在马尼拉举办“东南亚—南亚地区打击网络诈骗部长级论坛”,论坛由菲律宾外交部和司法部主办,依托东盟跨国犯罪部长会议框架,并获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国际刑警组织以及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技术与政策支持。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