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江口三中探索“四共”路径——
家校协同共育人
  ■ 通讯员 吴奇君 周孟雪
  暑假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纽带,为切实落实好江口县“百校千师万访”活动安排,江口县第三中学通过“共情、共育、共保、共炼”路径强化暑期家校协同育人。
   共情:爱在敲门声中生长
  “家访的本质是情感的联结,当老师带着诚意敲开学生家门时,不仅打开了物理空间的门,更开启了心灵沟通的窗。”江口县第三中学校长王华说。
  暑假以来,江口县第三中学认真组织实施家访等相关活动,老师们放弃休息时间,不惧路途遥远,无畏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开展家访,教师车辆有的剐蹭石头、有的车胎进钉、有的全身泥浆,但种种困难挡不住家访的热情。
  家访教师通过观察家庭环境,耐心倾听家长讲述孩子的生活点滴,从墙面奖状到书架藏书,从居家习惯到兴趣爱好,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关怀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形成了双向的互动与理解,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情感的共鸣。”家访的班主任谢晓燕说。
  共育:爱在家校携手中升华
  学校精心组织家访工作,以班级为单位,校领导和班主任牵头,科任教师协同,以期实现全员家访。
  家访过程中,老师们全面了解学生的暑期安排,与家长深入交流学生在校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嘱托,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假期生活和学习计划建议,如晨跑、晨读、练字、家务和社会实践等。
  家访交谈过程中,从学习状态到认识理想,话题广泛而深入,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商了促进学生暑期成长的个性化方案,为学生的成长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实现了教育合力的最大化。江口县第三中学德育主任肖少云表示:“家访的深度交流,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家校之间的土壤。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教育的‘参与者’,他们更加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
  共保:爱在谆谆教导中护航
  
家访中,老师们通过大量事例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重成绩轻心理”的问题,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规,强化家长作为孩子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指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强化暑期“手机、读物、睡眠、体质、作业”的管理。
  另外,还重点对“3+1”学生进行了家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为家长分析不同阶段孩子的认知和情绪特点,讲授青春叛逆期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让家庭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港湾。
  针对暑期溺水事件高发,老师们每到一户就宣讲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和“四知”监护要求,特别关注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指导家长使用电话手表定位等方式实现“远程守护”。同时,还对道路交通、安全用电和电信诈骗进行了宣传教育。目前,全校教师家访2000余人次。
  共炼:爱在太平河畔奔跑
  晨光熹微,轻风拂过,梵净山下太平河波光粼粼,这里每立方米12万至16万个负氧离子充盈其间,满目叠翠的沿河步道,再次被一串串轻快而坚定的脚步声叩醒。
  2024年,得益于北师大和北京教育学院的“心育心援”工程,江口县第三中学跑团成立。暑假以来,太平河步道编织着夏日里动人的晨跑诗篇,七(8)班学生任雨壕说:“我是跑团的一员,班主任陪同我们每天5公里晨跑,晨跑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限挑战和无限可能,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砺与升华。”
  学生的晨跑也带动了家长的晨跑,亲子关系在晨跑中得以改善。以太平河步道为辐射,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晨跑中,目前约600人次的师生家长参与晨跑,跑步成为三中师生家长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江口三中的“四共”路径——共情建立联结,共育凝聚合力,共保强化安全,共炼强健体魄,正在积极定义家校关系。该校党委书记马友军表示:“暑假以来,我们的家访之路虽充满艰辛,也收获了满满温情与希望。未来,我们要让教育更加成为一场温暖的修行、一场用爱浇灌希望的旅程。”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