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宋祥洪:公安法制战线上的“追光者”
  ■ 记者 罗翔
  “执笔为刃,也能守护万家灯火。”这是黔南州公安局法制支队案审大队副大队长宋祥洪的座右铭。从警12年,从接处警到内勤民警,再到法制民警,他始终奔跑在法治公安建设的道路上,用专业和坚守诠释着一名公安法制民警的责任与担当。因业绩突出,他先后被省公安厅、黔南州公安局各记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法制战线的“排头兵”
  2013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宋祥洪通过招警考试,成为瓮安县公安局一名基层民警。
  毫无法律基础的“非科班生”,面对巡特警接处警工作时手足无措。“第一次处理群众纠纷,完全没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回望初入警营的日子,宋祥洪坦言自己像在迷雾中摸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没人天生就会,得多学多做!”老民警的教诲如种子扎根宋祥洪心底。从巡特警轮岗至江界河派出所内勤,他像海绵吸水般钻研业务细节。值完夜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啃读业务手册,成了宋祥洪雷打不动的常态。
  2020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法制大比武中,宋祥洪获第二名,并代表贵州征战全国赛场。短短三年,宋祥洪从“门外汉”蜕变为法律专业人才,他被聘任为黔南州公安局公职律师、省公安厅省级法制教官,在法律领域持续深耕。
  2021年,宋祥洪通过遴选考试进入黔南州公安局法制支队,在新岗位上用专业实现理想——从法理层面对案件审核定性,为执法质量把关。面对挑战,他迎难而上,深耕各类犯罪领域法律知识,投身打击犯罪前沿,参与侦办多起疑难复杂案件,在立案审核、证据审查、案件定性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凭借持续学习与实战历练,宋祥洪从普通民警成长为案审大队副大队长,成为执法民警眼中的“法律专家”、全州公安法制战线的“排头兵”。
  执法质量的“质检员”
  每当翻开案卷与呈请报告,宋祥洪感受到的不仅是程序时限的紧迫,更有沉甸甸的使命。“案件定性是否准确、证据是否有效、程序是否合法,直接关系到诉讼。只有用好专业知识,监督指导执法办案,才能保证法律程序顺利进行,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法律权威与公平正义。”
  他总结出独特方法: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依据关、程序关“四关”,做到及时审阅卷宗、退补侦查、汇报反馈、查阅法律、检查落实“五个及时”。审核时,他会掏出整理好的诉讼材料清单逐一核对,梳理关键问题与潜在漏洞,再条理清晰地列出补充侦查方向、证据完善建议和法律适用要点,为办案民警提供精准指引。
  每年,他负责五六起专案的法制审核,案件类型从黑恶势力犯罪到跨境违法犯罪,各有挑战。遇到疑难案件,再厚的案卷他也坚持一口气看完。针对一起聚众斗殴案的证据不足问题,宋祥洪连夜梳理出12项补充侦查建议,为案件突破指明方向。经过一年奋战,该专案成功起诉近20名嫌疑人,彻底铲除了危害一方的黑恶势力。
  “让案件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在执法质量“质检员”岗位上,宋祥洪用数据诠释严谨。2022年以来,他与另外一名同事共同完成14600余起案件复核,平均每人每天审阅8起,确保侦办“零差错”。这种严苛标准,让黔南州执法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规范执法的“引路人”
  在法制岗位上,宋祥洪经历了执法监督、案件审核、案件管理、执法培训等多个角色,也见证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能力提升,他从“运动员”蜕变为“教练员”“裁判员”,成为严格公正、规范执法的“全能人才”。
  作为执法规范的“马前卒”,他牵头草拟《黔南州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法律文书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适用取保候审措施操作规程》等9部规章制度,覆盖从接处警到案件终结的全环节,像铆钉般筑牢执法规范化框架。
  针对办案民警的疑难和困惑,他多次奔赴上级机关与基层单位请教学习,总结执法症结,草拟7部工作执法指引和3部典型案例汇编。这些规范指引简单明了、操作性强,成为一线民警的执法“教科书”,为全州执法质量提升铺就坚实道路。
  宋祥洪的法制课也是基层单位的“热门课”。他发挥法制教官职责,搜集难点问题,整理资料、准备课件,组织20余次执法质量提升培训会,为基层民警提供精准指导。从事法制工作以来,他的手机365天、24小时开机,微信里满是基层民警的感谢:“宋队,按你说的程序固定证据,案件顺利起诉了……”“基层民警越来越重视执法规范,喜欢在法理上较真,尊重法制部门的指导,注重程序。我们干法制工作,就是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做‘定心丸’。”宋祥洪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