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水域设置警示标识。 ■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炎炎夏日,未成年人溺水风险进入高发期。为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提升防溺水安全意识,江口县各乡镇(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行动,从责任落实、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到科技赋能,全方位织密防溺水“安全网”,为辖区未成年人筑牢安全屏障。
责任先行 构建联防联控体系
防溺水工作的关键在于构建清晰的责任链条,江口县各乡镇(街道)第一时间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江口县双江街道建立“每日巡查、每周调度、每月通报”机制,统筹社区、学校、巡河员等力量;凯德街道签订责任书,构建街道、村(社区)、组三级联防联控网格;民和镇推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水域”模式,为每处重点水域明确“巡查员、责任人、救援联系人”;桃映镇召开调度会、分解任务到村(社区)到人;坝盘镇配套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边界,确保“遇事不慌、处置有序”;德旺乡创新“包保巡查”机制,将120人次巡查任务落实到干部职工、村“两委”成员等,织就“镇—村—组”三级责任网。
从顶层设计到末梢执行,江口县各乡镇(街道)以责任为“纲”,层层压实机制,为防溺水工作筑牢组织根基。
宣教同步 提升安全防护意识
“防溺水,要记牢,私自下水危险高……”在江口县的村社院落、学校周边,随处可见防溺水宣传。各乡镇(街道)创新“线上+线下”全覆盖模式,让安全意识走进每个家庭。
双江街道用“大喇叭”“巡逻车”循环广播,暑期家长会发放《防溺水手册》;闵孝镇发布警示视频10次、张贴海报30余张,通过“1530”机制(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安全教育)强化校园宣传;民和镇以“方言小喇叭”“案例故事会”等接地气方式,让村民听得进、记得住;桃映镇通过宣传车、入户发放告知书,将安全提示送到每户家庭;怒溪镇邀请专业人士进村寨办讲座,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后果,更以知识竞赛、观看教育视频等互动形式,让孩子们从“要我防”变“我要防”;德旺乡在劝离未成年人私自下水时同步开展现场教育,35次劝离成了35堂生动的安全课。
多样化宣传实现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既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也压实家长监护责任,仅闵孝镇就签订安全承诺书3400余份,实现群众全覆盖发放告知书。
排查筑基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重点水域有没有警示牌,救生圈够不够用?”这是江口县各乡镇(街道)排查的核心问题。针对河流、水库、池塘等易溺水区域,各乡镇(街道)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动态整改,从源头消除隐患。
双江街道对辖区水域登记造册,安装警示牌50块、放置救生圈和长竹竿等物资20套;凯德街道在危险水域配备救生杆、防护栏,组建巡查队在重点时段加密巡查;闵孝镇设置防护网20余处,确保所有重点水域覆盖救生设备;民和镇为18支巡逻队配齐救援物资,保障“险情能应急”;桃映镇设置22处危险警示标志、补齐18处救生设备;德旺乡配备救生杆和救生圈各30件,张贴快捷报警联系卡;坝盘镇开展“地毯式”排查,详细登记水域位置、水深等信息,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从警示标识到救援物资,从隐患整改到日常维护,各乡镇(街道)用“绣花功夫”筑牢安全防线,让危险水域看得见、防得住。
巡查发力 织密动态“防护网”
“叮!有人进入危险水域,请立即处置!”太平镇智能监控系统响起警报,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今年,太平镇在重点危险水域安装智能监控,以实时预警提升防控效率。
传统巡查机制同步发力,双江街道巡河员累计劝导未成年人126次;凯德街道在溺水高发时段加大巡查频次;德旺乡组建2支巡逻队,24小时轮班巡防,确保重点时段不空档;坝盘镇成立劝导队,在重点水域进行“定点+流动”巡查;桃映镇严格落实“三区三防”要求,以不间断巡防织密动态“防护网”……科技与人力互补、静态防护与动态监控结合,形成“技防+人防”立体防控格局。
从责任体系到宣传教育,从隐患整治到科技巡查,江口县各乡镇(街道)以“一盘棋”思维协同发力,通过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构建起覆盖“预防—监控—应急”全链条的防溺水“安全网”。这份凝聚着乡镇干部、教师、志愿者、家长力量的守护,正为辖区未成年人的夏日安全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度夏、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