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枫”景这边独好
——揭秘铜仁碧江文昌派出所的“平安密码”
  ■记者 黄峰 喻玉 胡静
  今年4月9日傍晚,在铜仁市碧江区元利山居民宿内,一对夫妻因离婚财产分割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危险一触即发。铜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文昌派出所民警火速赶赴现场处置,在历经6小时调解与半个月持续攻坚后,双方最终化解矛盾。
  这场潜在危机化解的背后,正是文昌派出所践行“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
  在97.71平方公里的辖区“责任田”上,这支仅有17名民警、33名辅警的队伍,以“党建铸魂、多元共治、源头化解、主动服务”为笔,奋力书写“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答卷。近年来,文昌派出所相继获评公安部“一级派出所”、贵州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铜仁市“工人先锋号”,并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党建铸魂:锻造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逸群烈士故居的肃穆回廊里,民警们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铿锵有力。依托辖区红色资源与高校智库,文昌派出所创新“课堂+现场”双教学模式,聘请高校政治教师担任辅导员,将党课开在革命教育基地,淬炼忠诚警魂。
  政治生日台账记录初心,主题党日实践彰显担当。文昌派出所精心打造“文昌枫警·平安堡垒”党建品牌,推动“金盾护校”“和谐医患”“警联百商”等行动落地。6名社区民警常态化列席高校、医院、企业党组织会议,在校园设立8个“党员先锋岗”,在医院建立3个“红色调解室”,实现党务警务“双向奔赴”。2024年,文昌派出所党支部获评贵州省公安派出所首批“四强”党支部,成为守护平安的坚强堡垒。
   多元共治:织密群防群治“天罗地网”
  文昌派出所守护着4个社区、4个行政村、4所高校共11万居民(其中师生7.5万人)。
  去年底,一场百人物业交接危机剑拔弩张:新旧物业公司对峙,业委会与管理者各执一词,冲突一触即发。文昌派出所闻警即动,联动街道、公益律师搭建调解平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最终促使涉事方承诺“等待法院裁决,绝不强行进驻”,将该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
  这场风波的平息,得益于文昌派出所深耕的“平安建设联盟”机制。联合42家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组建共治平台,在医院、高校、园区创新推行“行业警务助理”模式,16名专职助理成为治安触角的有力延伸;402名高校平安志愿者、16个警情快反点构筑秒级响应网络。2024年,辖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7.41%,“机关巡主街、派出所巡背街、义务队巡周边”的网格化巡防功不可没。
   源头化解:深耕矛盾调处“治未病”
  翻开文昌派出所的矛盾纠纷台账,“两次报警”“过激言行”等六类高风险纠纷被重点标注。文昌派出所创新“1234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依托“一本台账”动态摸排,通过社区与派出所“两级会商”研判风险,整合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构建“三调联动”闭环,落实“联户长—社区民警—所领导—局领导”四级包保责任。
  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碧江区实现连续20个月命案“零发生”。文昌派出所所长柳绦对此深有感触:“每一起纠纷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早一步干预,就能避免悲剧。”
   主动服务:延伸为民解忧“暖心触角”
  去年6月,一名外籍留学生满头大汗冲进文昌派出所,语言不通的他急需办理居住凭证。民警当即启用翻译软件沟通,协调户籍警午间加急办理,更全程陪同前往政务中心,赢得该留学生的连声感谢。
  为跨越语言鸿沟,今年3月起,专职民警主动对接四所高校国际学院,建立“留学生—班主任—警务助理”代办通道,变被动响应为精准供给。在龙塘坳不夜城网红打卡点,驻守警力前置疏导,实现涉酒警情“零发生”;高新区“警企服务站”整合市监、税务资源,“警务服务官”送法进车间,护航企业“零诈骗”“零侵占”;高层次人才落户“专员代办”、涉外事务“外语支援”畅通无阻……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铜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政委张文明告诉记者,文昌派出所民警用“脚底板”走出民情台账,用“婆婆嘴”化解千千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真谛。
  夜色中的碧江,文昌派出所灯火常明。从百人风波消弭于无形,到外籍学子竖起拇指;从民宿夫妻重启人生,到街头商户安心经营——这方“枫”景里,跃动着“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治理智慧,更烙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赤诚初心。
  当民警巡逻的脚步踏过星光,平安已悄然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