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让“初阳”之光温暖童心
从德江十小看铜仁足球育人“新图景”
印江新寨小学:多彩活动点亮欢乐童年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义市检察院“初阳”未检团队全力画好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让“初阳”之光温暖童心
■ 记者 张永霞 通讯员 薛芳
“初阳,雨后初升的太阳,寓意一切事物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据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文雯介绍,成立“初阳”未检办案团队,正是看中阳光所蕴藏的力量,希望以法治之力为孩子们筑起坚实的屏障,让他们向阳而生。
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案子、讲孩子们爱听的法治课、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这既是初心,更是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初阳”团队矢志不渝的坚守。
自成立以来,团队始终坚持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导向,依法履行“捕、诉、监、防、教”职能,推动办案专业化与帮教预防社会化深度融合,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大格局,用心用情画好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团队及成员先后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利剑护蕊 法亦有情
司法的力量,在于雷霆万钧的震慑,也在于春风化雨的救赎。对于“初阳”团队而言,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亟待守护或挽救的童年。
2020年9月,一个揪心的举报牵动了团队成员的心弦:兴义市某辖区一名6岁女孩长期处于无人有效监管的危困状态。调查发现,女孩的监护人因吸毒被强制戒毒,临时照管的亲属年迈且无能力对其进行有效监管。随后,“初阳”团队迅速行动,向兴义市民政局发出检察建议,支持其作为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原监护人监护权。最终,女孩被一个充满爱心的新家庭收养,重获温暖港湾。
此案被评为2021年全省优秀典型案例,并获全国第三季“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十佳办案故事,成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生动实践。
将司法温度融入办案细节,是“初阳”团队一以贯之的铁律。2023年以来,团队利剑高悬,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批准逮捕121件148人,提起公诉144件177人,以法律之威坚决斩断伸向孩子的罪恶黑手,有力震慑了犯罪。
严惩不是终点,疗愈同样重要。依托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对未成年被害人实现取证、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环节“一次性办结”,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传递司法关怀的暖流。
司法之“严”与“情”,还体现在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处理上。对于犯罪性质恶劣、主观恶性深的未成年人,团队坚持“惩治也是挽救”,依法提起公诉。而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小的未成年人,则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分级分类精准帮教。
在不起诉宣告室温暖的灯光下,在检察官递上《青少年法律读本》的瞬间,在少年重返校园或掌握一技之长后的笑容里,司法的温度清晰可感。
同心聚力 织网守护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非一己之力可成,需要社会各界的暖心“奔赴”。
2023年4月,兴义市公安局接到某学校的强制报告:该校学生杨某在家中被父亲殴打致左侧鼻骨骨折。“初阳”团队检察官闻讯而动,联合社区民警火速介入,调查揭开令人心酸的真相:智力残障的杨某幼年失母,长期遭受父亲及重组家庭成员的家庭暴力。检察官立即向公安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书》,推动公安机关作为申请人,及时向法院为杨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迅速裁定,禁止杨某的父亲、继母等近亲属对其实施任何形式的身体和精神侵害。同时,检察官建议社区民警及工作人员持续关注、跟踪保护令落实情况。自保护令送达以来,杨某的家庭再未发生暴力行为,孩子稚嫩的脸庞上,恐惧逐渐被安心的神情取代。
这个案例,是兴义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高效运转的缩影,更是“初阳”团队推动社会共治的生动注脚。
保护孩子,需要唤醒和连接千万双眼睛,让全社会都成为孩子身边的守护者。
为此,团队强化协同保护,与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深度合作,携手开展心理干预、社会观护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帮教工作。2022年以来,发出督促监护令105份、家庭教育指导令415份。接受帮教的涉案未成年人中,49人顺利就业或就学,2人成功考上大学。同时,强化全面保护,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民事支持起诉+撤销监护权”等方式,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家庭是根基,学校是阵地。“初阳”团队通过检校共建,建立法治教育基地,挂牌成立“初阳”未检工作室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推动检察、教育互动,学校、社会联动,凝聚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团队与教育局、共青团、妇联、律协等多家单位携手,共同签署《未成年人不诉帮教制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作机制》《兴义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等多项机制,发放强制报告海报3500份,为综合保护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如今,这张由制度、专业力量和社会共同编织的“保护网”,正日益牢固,推动着兴义市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的加速形成。
法润心田 播种未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吗?”在富康一小,法治副校长陈二龙用真实案例改编的情景短剧,引导五年级学生识别和应对校园欺凌;
在万峰一品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周鹏用图画和童言童语,教导小朋友们养成良好习惯;
面向中学生,法治副校长们则聚焦预防性侵、网络安全等主题,通过互动体验,让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知识深入人心……
每到开学季,兴义市人民检察院选派的40名检察干警便化身法治副校长,深入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奉上量身定制的“法治第一课”,内容涵盖预防校园欺凌、远离毒品、健康上网等,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之基。
2022年以来,法治副校长们通过法治课、专题片、微电影、模拟庭审、检察开放日等丰富形式,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讲229次,覆盖师生5万余人,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
创新的“法治副班长”项目,更是将法治力量根植于学生之中。从各校评选出的3000余名品学兼优的“法治副班长”,成为法治副校长的得力小助手,在校内开展法治宣传700余次,成功调解同学间小纠纷100余起。
普法之路,一个都不能少。“初阳”未检团队还联合关工委、律协、心理咨询师等宣教力量组成法治宣讲团,走进乡村、偏远学校,举办活动20场,覆盖5000余人,努力消除法治教育盲区。
“只要心向暖阳,便不惧道阻且长。”文雯表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责任重于泰山。“初阳”团队将持续深化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让“初阳”之光,永远温暖童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