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铜仁市教育局:出台十条措施 筑牢安全防线
  本报讯(记者 姚强 冉龙飞)近日,铜仁市教育局印发“暑期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十条措施”,从责任落实、家校联动、基础建设等十个维度构建全方位“防护网”,全力守护青少年暑期安全。
  这十条措施中,明确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构建起市、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四级防溺水责任体系,明确各层级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防溺水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针对暑期监管薄弱环节,措施突出“校家社”协同发力。7月至11月期间,各区(县)、学校将防溺水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上放学时段,学生离校后、返校前,班主任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实时掌握学生行程动态,建立无缝衔接的沟通机制;周末及假期,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假期监管,杜绝学生因漏管失控遭遇安全风险。此外,暑期放假前,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完成“校家交接”,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逐一核实登记每位学生的安全到家情况,确保学生离校不离管。
  在硬件建设上,各区(县)要把学校防溺水基地建设纳入学校项目建设规划,今年要选择2-3所学校作为试点,通过建设游泳池或游泳基地、购置“校内简易游泳池”、推进“校企联运”等方式,开展学生游泳技能培训。同时,区(县)教育局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在辖区重点水域、区域、河段,设置宣传警示标牌、防护栏,并配备救生竹竿、救生圈、救生长绳等安全防护设施,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
  在技能培训方面,各区(县)充分利用现有游泳基地资源,聘请专业游泳教练,面向学生开展免费游泳技能培训,普及游泳技能。具备条件的学校将游泳技能培训纳入校本课程、体育课程和课后服务内容,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游泳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措施要求,各区(县)教育局要联合农业农村、公安、水务等部门,对辖区内河流、山塘、水库、鱼塘、水窖、低洼积水坑、建筑工地洗车水池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涉水场所,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并建立详细的排查治理台账。在中心城区溺水事故易发多发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和喇叭喊话装置,安排专人进行视频巡查,或采用航拍无人机进行巡查巡逻,一旦发现学生进入风险区域,及时进行提醒、劝阻,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同时,各区(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优势,组织村(居)委会重点关注留守未成年人、隔代监管孩子、单亲家庭孩子等群体,落实关心关爱帮扶措施,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切实履行假期监管责任。各学校严格落实“六个一”活动:放假前印发《致学生及家长一封信》,上好1节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全覆盖开展1次安全大宣讲,开展1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假期开展1次多形式的“大家访”,假期开展1次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确保监管无死角。
  各区(县)教育局联合村(居)委会,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孩子动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村(居)委会充分发挥贴近未成年人的优势,通过高频次提醒提示,紧盯假期学生安全。暑假期间,以村为单位,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未成年学生提供作业辅导、教育引导和安全管理等服务,织密基层安全“防护网”。
  为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措施明确“七不两会四牢记”核心准则——
  “七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的溪、河、沟、水库、水坑、山围塘等危险水域游泳、游玩、嬉水,不盲目下水施救;“两会”: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四牢记”: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同时,严格落实学校安全教育“1530”工作机制,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专题讲安全,让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
  为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建立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平安铜仁建设平安校园创建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并实行学生溺水事故通报制度,以区(县)为单位,将涉学生溺水事故情况及时通报给党委政府,督促各区(县)、各学校切实履行职责。
  对发生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严格倒查相关部门和学校工作落实情况。发生一次性死亡2人及以上事故的,由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倒查;发生一次性死亡1人事故的,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倒查。根据《铜仁市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原则,对事故涉及的失职单位和人员进行严厉追责问责,以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倒逼安全责任落实。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