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李邦俊:扎根乡村践初心 真蹲实驻解难题
  ■策划 罗翔 徐殿鹏 执行 杨淑娟
  2023年盛夏,李邦俊作为福泉市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的一员,肩负组织重托、怀揣为民初心,来到福泉市牛场镇石板寨村,以驻村干部的身份开启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700多个日夜,他真蹲实驻,以村为家、以民为亲,用脚步丈量村寨,用实干破解难题,将汗水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初到村子时,村庄风景虽美,但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青壮年外流、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等现实问题摆在李邦俊眼前。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村民观望的眼神,他沉下身、静下心,住进了村委会简陋的房间里。白天,他穿梭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村民们唠家常、摸实情;夜晚,他在房间里整理笔记,思考对策。
  李邦俊坦言,刚到村里确实遇到不少困难,毕竟是“外来干部”,村民们心存疑虑,担心只是走过场。一次走访中,一位大爷态度冷淡,后经过耐心长谈得知,老人不满之前的帮扶工作“偏重脱贫户、忽视一般户”的现象。李邦俊将此事记在了心里,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家家摸排、户户走访,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真正融入了石板寨这个“大家庭”。
  通过深入走访,摸清村民耕种情况,李邦俊积极协助村民上报资料,将惠农政策落实到村民头上,并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对低收入且有耕地条件的,引导其种植季节时蔬,如加大对辣椒种植大户的政策扶持,发展田园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动员3户困难群众养殖肉牛,成功帮每户获得专项补贴各1万余元,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群众收入。
  教育是改变乡村未来的希望。在走访中,李邦俊了解到石板寨的留守未成年人比较多,便主动向福泉市人民法院党组汇报,争取帮扶资金,为村里的小学捐赠了一批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并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同学们和睦相处、遵纪守法。
  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同样温暖人心。村里有两位瘫痪的老人生活困难,李邦俊经常去看望,帮忙打扫卫生,并自掏腰包为瘫痪老人买了轮椅。村里还有2名由70多岁奶奶监护照顾的未成年人,家庭条件困难。李邦俊不仅经常关心慰问,还辅导孩子的功课,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每周三赶集时,老奶奶都要塞点自家种的蔬菜给他:“没放化肥,比外面的好吃!”这份朴素的回馈,正是他用真心换来的真情。
  此外,李邦俊的关注点还投向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石板寨村大架组因地处福泉市牛场镇海拔最高处,从前修建的部分老旧圈舍都是用石板盖顶、石头砌墙,虽说保温耐用,但由于年久失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容村貌。李邦俊深入实地与村民积极沟通,耐心做思想工作,最终村民们同意将老旧圈舍拆除重建。舍顶盖上了琉璃瓦,曾经脏乱的烂泥塘变成了清新雅致的荷花池,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山水田园”的转变。看着如今焕然一新的村庄环境,李邦俊说:“我真的是打心眼里高兴!”
  两年的驻村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李邦俊即将离开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早已当成第二个家的石板寨,奔赴新的驻村点。离别那天,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早早聚集在村口,紧握他的手,声声叮咛,眼里满是不舍。那一刻,这个不轻易流泪的汉子流下了感动与不舍的泪水。
  驻村的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乡村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作为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表示将把这段驻村的深厚情谊化作前行的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斗,期盼乡村的明天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