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际
标题导航
甲良法庭书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图说新闻
“合约食堂”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二十四道拐:抗战物资运输“动脉之路”
省高院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专题辅导讲座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荔波实践”——
甲良法庭书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龙钰
6月25日,一场聚焦基层司法实践的深度检阅在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展开。省高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评估验收工作组深入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进行实地验收。验收组一行实地走访,细致观摩法庭运转,并召开座谈会,与甲良镇党委政府、人大代表、政法委员、村支书等各界代表深入交流。
这场验收,不仅是对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工作的全面审视,更是对其如何将“枫桥经验”本土化、创新化,在服务旅游发展、深耕基层治理、护航乡村振兴方面交出合格答卷的生动展示。
党建领航凝心铸魂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神经末梢’,根植于人民群众中,是法院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沿阵地。”荔波县人民法院甲良人民法庭庭长陆瑜说,法庭始终把“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作为根本路径,打造“党建+服务”基层服务工作品牌。
荔波县人民法院将支部建在法庭上,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全力打造“法徽耀党徽·党建促审判——恩铭精神先锋队”品牌,着力推行“1+4”党建模式(即“党建+基层治理+审判业务+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将主题党日与巡回审判、调解培训、业务交流、司法宣传融为一体,在党建工作中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如我在诉”意识,增强实效性,保障地方民生和服务企业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荔波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郭明学表示,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甲良人民法庭主动与辖区的各村党支部成立“党建联盟”,创新人民法庭与乡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结对共治”的发展新模式,搭建常态化交流分享平台,根据村居网格员收集的司法服务需求,重点解决旅游、家事、相邻关系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纠纷,以组织为纽带推动解决困难问题、提升网格员能力水平,为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甲良人民法庭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法官带头承办疑难复杂案件,同时,组建“红色调解队”,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群体,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参与到多元解纷工作中来。近三年来,累计化解邻里纠纷120余件。
护航全域旅游发展
不能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是荔波县人民法院深耕旅游纠纷多元化解的初衷。2021年10月,德国华侨游客公某到荔波小七孔景区游玩时,因景区路滑不慎跌倒,造成脚部骨折。为确保公某能够安心治疗和后续行程不受影响,荔波县人民法院会同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在线调解,并达成了调解协议。在后续处理中,法官积极督促保险公司按照司法确认的内容将理赔款支付给公某。心怀感激的公某给荔波县人民法院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法官以及荔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谢意。
对于旅游纠纷化解,在调处过程中主要突出3个“快”。首先是“定责快”,荔波县人民法院与医疗机构、卫健局、保险公司、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主管职能部门建立旅游纠纷快处快赔联合调解工作机制,通过专业力量协作,快速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其次是“履行快”,率先在全省推行“旅游纠纷先行赔付”机制,建立旅游纠纷专项基金,由专项基金向游客先行赔付,破解外地游客“异地维权”时间长、程序复杂等问题。最后是“审执快”,积极推广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人民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通过在线调解平台解决纠纷。同时配置巡回审判车、巡回审判包,确保重大纠纷一小时内到场、当日协调处理。形成了以“治、调、快”为特点的“荔即解”化解旅游纠纷工作法,实现旅游纠纷源头防治、快速化解。
荔波县人民法院院长张鹏表示,甲良人民法庭倾力打造的“荔即解”化解旅游纠纷工作法,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源于实践、精于实效的纠纷化解体系。其核心在于快速响应、就地调处、多方联动、源头化解。
“法官工作站很贴心。”荔波县新街村村支书何祖念感慨地说,荔波县人民法院在小七孔景区设立的法官工作站就像设在游客和商家门口的“法治便利店”,为游客的合法权益以及景区西门民宿、餐饮等行业的规范经营提供了全天候、零距离的法律服务与保障,成为助力涉旅解纷、优化旅游环境、融入景区治理的关键支点。法官工作站成为“荔即解”理念的前沿哨所,实现了法律服务从“坐堂问案”到“主动巡诊”的转变,将大量潜在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现场。
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人民法庭根植于基层,处在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司法实践表明,人民法庭不仅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2025年3月,荔波县甲良镇甲站村村支书覃长令找到陆瑜说,去年村里的合作社因山火导致经济作物损毁,合作社还欠10余名农民工的工资没有支付,多位群众多次到村委反映问题,现合作社负责人无法联系,请法庭帮忙联系合作社的负责人协调处理。
2024年2月,甲良镇某村村民莫某因焚烧秸秆引发山火,烧毁了该合作社400余亩的猕猴桃基地。山火损毁经济作物,合作社资金链断裂,已经面临破产风险。莫某承认自己的责任,但自身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承担巨额赔偿。
合作社的经济损失怎么办,10余名农民工薪资又该何处寻?从正午艳阳高照直至夜幕降临,经过近7个小时调解,最终,三方当事人成功达成调解协议17份。
“判决或许比调解容易,但我愿意花更多精力促成调解。我们多做一些调解工作,就能为各方当事人多争取一些。”案件调解结束后,陆瑜欣慰地说,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尽快化解、圆满化解,是人民法庭的职责所在,这也是多元联调解纷机制的优势所在。
提起这起案件,覃长令深有感触地说,“甲良人民法庭法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在调解过程中敏锐发现并同步解决了关联的猕猴桃产业基地损失赔偿和拖欠十余名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一案解多结’。”
在荔波县甲站村,群众和游客说得最多的是,“甲良人民法庭的法官很实在,处处为当事人着想,他们真的不容易啊。”群众的认可,是对“枫桥经验”在荔波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诠释。甲良人民法庭立足区域特点,高效化解涉旅纠纷、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实质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路径。其创新的“荔即解”工作法、法官工作站模式、多元联动机制以及“一案解多结”,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如今,甲良人民法庭正以“荔即解”品牌为引领,以法官工作站为触角,以多元共治为支撑,以服务大局为己任,坚守在化解纠纷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保障发展的主战场,绘就司法为民、助力善治的动人画卷,为荔波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法治动能。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