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为孩子们的前行之路点一盏明灯
——记贵阳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
  ■记者 牟岚
  荣誉满载,责任在肩。“贵州省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这一连串闪亮称号的背后,是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未成年人检察部)多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从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到用心用情开展综合司法保护,他们以实际行动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防线。
  严惩犯罪 彰显正义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案件,向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法机关集中攻坚的重点。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处此类行为,守护未成年人权益与安全,是办案团队的职责担当,更是我们不变的初心。”该检察部主任王华玲介绍道。
  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加大妇女儿童司法保护力度,她们依法办理的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从严提出适用死刑的量刑建议,该案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从1993年起,余华英陆续伙同同伙拐卖了17名儿童。这17名儿童来自12个家庭,其中有5个家庭均被余华英一次拐走2个孩子,有的孩子被她拐走后中途遗弃。
  “这个案件是一起陈年积案,部分被拐儿童已去向不明,缺少被害人陈述,如何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深挖余华英的漏犯、漏罪,是当时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的承办检察官陈瑶回忆道。
  为查明案件,检察机关承办人员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赴云南核查涉案事实,对余华英及同案的行动轨迹进行全面排查,最终在发回一审重审期间,核实余华英在大理、丽江、贵州安顺等地作案,新增被拐儿童6名。2024年8月2日,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追加犯罪事实,检察机关指控余华英拐卖儿童数量由原审11名增至17名。
  2025年2月28日,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核准,拐卖17名儿童的主犯余华英被执行死刑。这一判决为横跨贵州重庆云南三省、持续10余年的拐卖儿童案画上了句号。
  凝聚合力 护花向阳
  2024年,贵阳市检察机关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575件,民事55件,向教育部门通报涉案未成年人失学辍学或事实辍学情况45人;向民政部门移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线索6人,均纳入社会救助;依职权处理市妇联转交的涉未成年人保护线索6条。协同全市未检部门救助未成年人167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92.8万元。
  2024年9月,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与省律协、贵阳市聚爱助学公益中心联合构建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支持中心,共同会签了《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合作机制》,统筹开展全市未成年被害人社会调查、法律帮助、心理疏导、法治宣传等工作。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9名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帮助、社工救助等方面服务。并为1名重度昏迷的被害人协助链接医疗资源和资金支持,先后筹集到医疗救助资金40余万余元。
  “我们希望,能通过社会组织的媒介,链接社会爱心力量公益,进一步拓宽救济渠道,开展个性化、全方位、多角度救助,尽可能地帮助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走出生活困境。”王华玲坦言。
  综合履职 照亮前路
  近年来,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坚持从案件中挖掘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的线索,一体化综合履职净化青少年生活圈。
  2024年,贵阳市检察机关在涉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学校教育、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立公益诉讼案件59件;针对“网约房”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多发,电竞酒店、点播影院、“剧本杀”等新兴业态场所乱象,立公益诉讼案73件。
  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牵头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多名涉罪未成年人在这里接受专门教育矫治,形成“检察+学校+公安+社工”融合发力的帮教格局。目前通过精准帮教,其中26名涉罪未成年人圆了大学梦;牵头联合教育、公安等9家单位在贵阳市100所学校设立“春苗”工作室,形成“学校+政法+N”工作新格局,目前已为学校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指导1100余人次。贵阳市检察机关170名检察干警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推动实质化、规范化履职,做实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守护青春、助力成长,为孩子们的前行之路点一盏明灯,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一直在路上。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