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际
标题导航
让孩子们安全过暑假
图说新闻
息烽县检察院创新构建“五线”工作法
七星关区检察院开展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工作
这个第一书记“虎”得很
仁怀市全面启动白酒市场专项治理行动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第一书记“虎”得很
■策划 罗翔 徐殿鹏 执行 唐璐琦
“虎子书记,这面锦旗是村组的村民委托我来送给你的,代表了大家的心意,你一定收下!”6月18日,在龙里县醒狮镇高吏目村委会门口,村民代表赵大哥将一面印有“扎根乡村办实事排忧解难为乡亲”的锦旗,送到龙里县人民法院驻村第一书记黄汉虎手里,感谢其帮忙协调资金解决村里沟渠排污治理的问题。
谁能想到,如今在高吏目村,连谁家锅台朝东开、谁家老牛几点叫都“门儿清”的“虎子书记”,刚来那会儿,可是个实打实的“生瓜蛋子”。村头晒太阳的老汉们见着他都眯着眼打量:“瞧见没?新来的‘第一书记’,细皮嫩肉的,能在这泥地里扎根?”那会儿,谁也没把这个外乡来的“黄书记”太往心里去,更别说亲亲热热喊一声“虎子”了。可就是这么一个“生手”,硬是凭着一股子实诚劲儿,用一双快磨穿底的鞋,把全村几百户人家的门槛都踏熟了,愣是把“黄书记”叫成了自家人嘴里的“虎子书记”。
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还得从头说起。
2023年5月,黄汉虎一脚踏进龙里县醒狮镇高吏目村。当这个“第一书记”,他起初心里直打鼓。跟村民说话,舌头总像短了半截;村里的大事小情,千头万绪,不知从哪头理起。
“不摸清锅灶,咋烧得好饭?”他认准了这个理,卷起裤腿,揣上笔记本,跟着村干部一头扎进村里弯弯绕绕的小路。106户脱贫户、800多户普通人家、12户监测户、54户低保户,一户户门敲开,一点点记下来:张家几口人,李家有啥难,王家地里种啥苗……
走到村西头一户人家,发现他们家里劳动力弱、日子紧巴,可院里庄稼却弄得精神。秋收时,眼见金灿灿的稻子要烂在地里,老两口急得嘴角起泡。黄汉虎二话不说,招呼几个年轻村干部:“走,搭把手去!”田里,镰刀飞舞,汗水砸进泥土。粮食归了仓,老农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紧紧攥着黄汉虎的手不放:“黄书记,多亏了你们!”
走访到老杨头家,抬头一瞅,黄汉虎心里咯噔一下——房梁歪了,瓦片裂得像蜘蛛网。“老杨,这房子危险得很啊!”老杨头摆摆手:“老房子,凑合住,不打紧。”“小窟窿不补,迟早塌大屋!”黄汉虎坐不住了。他跑乡里、找企业,好说歹说筹来了材料,又请动村里的老瓦匠。叮叮当当一阵忙活,房梁挺直了腰杆,新瓦密密实实铺上屋顶。老杨头仰头看着修好的屋子,眼圈泛了红,嘴里的那句谢谢变成了握住黄汉虎那双久久不愿放开的手。
除了张罗村里的这些大小事宜,黄汉虎还利用业余时间,向村民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知识。他结合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述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大家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村民们逐渐记住了这个热心肯干的“第一书记”。每当大家聚在村委会学习、开会时总会说:“这就是法院来驻村的黄书记。”
时间转眼来到2025年。明媚的5月,村里吹响了“两清两改两治理”的号角。动员会上,黄汉虎蹲在村民堆里,掰着手指头把政策揉碎了讲:“咱把屋前屋后扫亮堂,危房给它换个硬骨头,污水沟清了,小鱼小虾都回来蹦跶,大家觉得可以不?”大白话像火星子,点燃了大家的劲头。
第二天,村子就活了。扫帚唰唰响,尘土乖乖堆成了小山;喷雾器嗡嗡叫,向脏乱角落“开火”;他挽着袖子,边给绿篱“理发”边和乡亲拉家常:“这堆柴火得挪挪,清爽!”改危房、修厕所的工地,更是他的“主战场”,敲打声里混着他的吆喝:“这砖缝得抹严实咯!化粪池管子,一寸也不能歪!”
就这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带动下,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中,小河沟褪下了油腻的“脏衣裳”,杂物归了位,村子像换了件干净体面的新褂子。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子,连狗叫声都透着股欢实劲儿。
驻村的日子长了,村民对他的称呼也悄悄有了变化。当初生分的“那个新来的黄书记”,如今成了热乎乎的“小黄书记”“虎子书记”。
这声“虎子”,黄汉虎听在耳里,暖到心窝,“刚来时两眼一抹黑,如今谁家锅台朝东开我都门儿清!”关于村里的建设和发展,他也琢磨得更远了:村子干净了只是第一步,得让乡亲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他联合村支两委和镇党委、政府,请来农业专家号脉土地,琢磨着种点“金贵”的土货;又张罗村民们学习电商培训,让山里的好东西坐上网络快车飞出去……
“哟,虎子书记‘虎’得很,帮忙收粮食、帮忙修危房,带我们美化家乡环境,还要带我们搞直播致富!”从格格不入的“外乡人”,到村民有事第一个想起的“虎子书记”,黄汉虎的鞋底磨薄了,心却和这片土地越贴越紧。他常站在田埂上远望村庄,炊烟袅袅,心里那份踏实,千金不换——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忙活的日子,就是青春落进泥土里,种出的最好庄稼。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