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让孩子们安全过暑假
——铜仁公安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夏季来临,气温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铜仁公安积极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同学们要吸取惨痛教训,提高警惕,自觉远离水库、池塘等危险水域。”盛夏时节,暑期将至,万山公安组织各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沉浸式”避险课堂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将安全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在大坪乡铜锣小学,民警以互动问答、现场讲解的方式,围绕溺水的定义、危险水域的识别、同伴落水正确施救方法、不慎落水自救技巧及防溺水“六不准”等内容进行讲解。在高楼坪乡中心完小,民警利用学生午餐间隙走进食堂,叮嘱学生时刻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水域,为孩子们筑牢防溺水安全教育防线。鱼塘乡派出所民警则分别走进辖区中小学,结合溺水事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野外水域的潜在危险、溺水时的症状表现及施救常见误区,提醒学生远离水库、池塘、废弃工地水坑等危险水域,尤其在周末和假期更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约束,确保自身安全。
  松桃自治县公安局则组织警力深入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为学生送上离校前的“安全最后一课”,护航平安暑假。
  交通安全方面,该局民警通过警示视频、互动讲解,聚焦“一盔一带”及暑期出行风险,解析安全规范;现场设置酒驾CR眼镜模拟体验区,让学生亲身体验酒驾危害;同时发起“小手拉大手”行动,鼓励学生担任家庭交通安全宣传员,传递“拒超员、戴头盔、系安全带”的安全理念。在防溺水教育中,民警结合本地案例,剖析溺水的突发性及野外水域的隐蔽风险,强调防溺水“六不准”,现场演示自救与科学施救技巧,明确“呼救、报警、借助漂浮物”的救援优先级。针对网络安全,民警解析游戏诈骗、充值陷阱等案例,揭露“免费皮肤”“代练升级”等常见套路,警示学生保护个人信息,提升电信诈骗鉴别能力,养成健康上网习惯。人身安全防护方面,民警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生识别可疑人员,强调“拒绝陌生人邀约”“不独自逗留”;明确身体隐私界限,提醒“若遇不舒服的接触要果断拒绝并告知信任的人”,同时普及110报警渠道,确保学生掌握危急时刻的自护技能。
  与此同时,印江公安民警主动出击,化身水域“守护者”,在辖区拉起暑期防溺水“警戒线”,以坚实臂膀为群众筑牢“生命安全线”。
  晨光熹微时,身披藏蓝制服的各乡镇民警踏着露水出发,手持隐患排查表化身“水域医生”,对辖区河流、水库等重点水域展开“全身体检”。“这处防护栏螺丝松动,得赶紧加固!”“警示牌被树枝遮挡了,马上清理!”巡查人员一边细致检查水域周边防护设施,一边俯身丈量护栏间隙,严防成为孩童可钻的“漏洞”。烈日当空时,民警沿河岸巡逻,车载扩音器循环播放防溺水知识。“小朋友,快上来!水里危险!”发现有孩子在浅滩追逐打闹,民警快步上前,将孩子带离岸边。自巡查行动开展以来,21名准备下河游泳的少年被及时劝返,19起非法垂钓捕捞行为被制止,120余次安全提示如春风化雨浸润群众心田。
  另一边,德江县公安局各派出所民警则深入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将防溺水、反电诈、网络安全、禁毒知识等打包成“安全锦囊”,为师生及家长送上贴心的“平安大礼包”。民警化身“安全讲师”,通过案例解析、互动问答、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提醒学生远离危险水域,同时教授遇险时的科学呼救方法;揭露网络游戏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常见套路,叮嘱师生不轻信陌生信息、不泄露个人隐私,同时提醒家长开启“国家反诈中心”APP预警功能;通过展示仿真毒品模型,揭露新型毒品的隐蔽性,呼吁学生坚决抵制“第一口”,树立“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
  而沿河自治县公安局则组织民警深入辖区,重点围绕白泥河周边区域,全面开展防溺水走访宣传活动。民警围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主题开展安全知识宣讲,重点强调“六不准”准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并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和现场互动交流,生动讲解溺水危害与预防措施,切实增强家长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铜仁市公安机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防溺水宣传延伸至校园、家庭和社会各个角落,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筑牢防溺水“安全堤坝”,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