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 冯运红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关注,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加之国家全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康养产业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为贵州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其康养产业主要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注重挖掘和传承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将地方文化与康养产业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康养体验。贵州康养产业已逐渐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凸显了康养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贵州康养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发展策略。
  一、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
  康养产业,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正逐渐展现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其中政策引导与市场监管是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促进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重点要从顶层设计规划入手。因此,政府部门在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惠与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应涵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多个方面,为康养产业提供全面的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财政补贴可以有效降低康养企业的初期投入成本,税收优惠能够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土地供应保障则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人才进入康养产业领域,推动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同时,要使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监督体系的建立与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因此,需加强康养产业的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康养产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的监督服务体系也是吸引消费者、提升产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二、合理规划与优化产业布局
  合理规划与优化产业布局是康养产业持续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促进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的关键所在。在制定康养产业的发展规划时,需充分考虑贵州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区域特点、文化风俗习惯等;在优化产业布局时,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等。通过合理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引导企业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贵州康养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产业自身,更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联动、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可以促进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种协同发展将有利于提升贵州康养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产业链的完善是推动康养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在深入探讨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的策略时,必须高度重视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根据贵州自身特色,可围绕医疗康养、旅游康养、森林康养、文化康养、数字康养、体育康养等康养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等布局产业、谋划项目,推动“康养+”多业态协同发展。
  为了实现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一是加强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原材料供应的质量和效率,为康养产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推动中游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充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三是提升下游销售和服务企业的市场拓展和服务能力,提高康养产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强化康养产业上、中、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形成更为坚实的产业链基础。这种协同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显著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康养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协同发展是推动康养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关键路径。加强区域间康养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应以康养为核心,加快推进医疗、保健、养老、旅游、文化、体育等多领域、多业态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扩大康养产业的市场规模,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应注重发挥各地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是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完善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推动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力量。
  四、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
  在深入研究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的路径与策略时,必须明确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模式创新是推动康养产业持续繁荣的基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康养产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服务业态。数字康养、绿色康养等新型模式的出现,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也为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数字康养及森林康养、林旅康养、生态康养等绿色康养新模式的实施,则要求产业在战略布局、运营管理、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康养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产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等,是确保产业人才储备的关键。康养产业在与区域经济的融合过程中,涉及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对融合型、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较大。可通过完善各级教育体系,制定跨学科课程,涵盖医学、管理学、旅游学、心理学、生态学、信息学、体育学等多个领域,使学生获得多专业、多样化的知识,且能将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康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耦合,还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引进优秀的人才和资源,可以加快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耦合与协同发展的进程。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策略,加强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耦合,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贵州康养产业将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也将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五、推广绿色康养与注重社会效益
  在促进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等。
  康养产业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产业形态,欲使贵州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可通过推广绿色康养理念,采取环保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康养服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推动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贵州各地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打造培育如“森林康养+医疗”“森林康养+饮食”“森林康养+特色疗养”等新业态。在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的同时,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让好生态支撑起绿色经济。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生态得以保护,进而促使康养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得以更好地彰显。
  综上所述,康养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渐成为贵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耦合与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模式等路径,并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贵州康养产业长足发展和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作者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24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24RW289,“健康中国”视域下贵州康养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耦合机制研究)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