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岑义警务”护安宁
  ■ 记者 何永利
  岑巩县的山林深处,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牵动人心。
  百岁老人周某祥迷路近四天,家人心急如焚。随着“岑义警务”平台一条紧急寻人指令发出,佩戴红袖章的义警与民警迅速集结,深入密林展开拉网式搜寻。“找到了!老人在这里!”当浑身沾满泥土却安然无恙的老人被搀扶出山林……这场生命救援,正是岑巩县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创新打造“岑义警务”品牌,激发民力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2024年,这里的人民群众安全感达100%,位居全省第一。
  万千“义警”扎根基层
  面对警力有限与治理需求无限的矛盾,岑巩的破题之道在于:以“无限民力”延伸“有限警力”,将“枫桥经验”依靠群众的核心要义本地化、机制化。
  岑巩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构建起“四级体系、三项机制、三大保障”的严密组织网络。一套科学规范的招募标准,线上线下齐发力,将无数像周良金这样热心公益的群众吸纳为“义警”,成为扎根社区的“平安合伙人”。党员义警更是被嵌入“一网格一党小组”,与网格员、联户长紧密协同,驱动基层治理的“四驾马车”同向发力。
  针对与镇远县羊坪镇“一河之隔、四桥相连”的特殊地缘,岑巩创新打造“岑义警务”毗邻党建品牌,建立“六联一体化”警务协作机制,将两岸群众纳入同一个“义警大家庭”,共绘平安边界“同心圆”,破解了跨区域治理难题。
  “信息动态随时采、隐患问题随时拍、矛盾纠纷随手报……”经过系统培训,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义警,身兼公共安全信息员、治安巡防员、矛盾调解员、法治宣传员、群众服务员“五大员”。一支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生力军,让平安的根系深扎于基层沃土,成为“枫桥经验”在黔东南州最具象的体现。
  “指尖综治”秒级响应
  基层治理的效能,离不开科技的翅膀。在岑巩,一个名为“岑义警务”的微信小程序,成为连接群众、义警与政法机关的高效“神经中枢”。
  “警察同志,我的山林土地被侵占了!”2024年6月1日,大有镇白岩山村村民何某清的求助信息,通过小程序“一键报事”功能,瞬间直达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这个集“精准定位、现场可视、一呼百应”于一体的平台,深度协同110接处警、数字乡村、12345热线及“贵政通”,构建起“数据跑路、扁平指挥、一体运行”的智慧治理新生态。指挥中心24小时高效运转,指令直达一线,实现“秒级响应”。
  何某清的林地纠纷,正是数字赋能治理的典型案例。平台迅速将信息“点对点”派发至属地义警,村义警火速赶到争议现场,稳控住情绪激动的双方,防止事态升级。当民警介入后发现,这竟是一起纠缠三代人、涉及亲情与利益的复杂权属纠纷。
  平台的力量被充分调动:义警凭借人熟地熟优势,协助民警翻山越岭实地勘查、精确测量,并全程参与四次艰难的现场调解。
  事事闭环件件落实
  “每一条线索背后,都是群众沉甸甸的信任。这份信任,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做到事事闭环、件件落实。”岑巩县委政法委书记黄华接受采访时说,在岑巩,“线索必清、闭环管理”是“岑义警务”不可动摇的铁律,也是践行“枫桥经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关键保障。
  该平台对所有汇聚的图片、视频、语音、文字线索,严格执行日调度、周分析、月研判机制。依据风险等级,实行醒目的三色预警管理:蓝色(一般)、黄色(关注)、红色(重点),分级分类跟踪督办,确保处置精准高效。
  闭环的效力更体现在强有力的监督上。县里建立“回头看”抽查机制,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对黄色、红色预警线索的处置效果进行追踪,重点督查责任落实、经办人熟悉程度及当事人满意度。对处置不力、敷衍塞责的,直接报请领导小组督办问责。这套严密的闭环链条,确保了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操心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隐患消除在萌芽。
  从三代积怨的林地纠纷圆满化解,到百岁走失老人的生命奇迹;从党员义警红马甲在街巷的日常闪动,到“岑义警务”小程序在指尖的无声跳动……岑巩县以“真岑实义”的探索,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了生动注脚。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