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著维(右)向社区居民宣讲民法典相关知识。 ■ 记者 姚强 通讯员 张乐仙 杨勇
2017年12月,在铜仁市检察机关“中国梦·检察梦”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23年8月,参加铜仁市行政检察业务竞赛获“三等奖”;2024年,被评为德江县2023年度“优秀青年讲师”;2025年,获“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称号、全省行政检察“业务能手”、全市公益诉讼“业务标兵”……面对荣誉,她始终保持“莫道己为高,人外还有人”的谦卑态度,秉持“道阻且长,行而不辍”的坚定信念,在检察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她就是德江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四级检察官张著维。
“学而不思则罔”,是张著维的案头箴言。
每当结束一天忙碌的办案工作,她总会翻开《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学习心得。为了吃透最新刑事检察政策,她曾连续两周每晚学习到凌晨,将新旧条款对比整理成思维导图,还带着部门同事围坐一起,用案例模拟辩论的方式碰撞思想火花。
在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中国行政检察》等专业期刊,书页间夹着的泛黄便签,记录着数十条结合本地实际的办案思路。
2023年1月,转岗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时,面对全新领域,张著维拿出了“归零”的勇气。为了精准把握新修订的《行政诉讼监督规则》,她逐字研读司法解释。同事们说,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政策文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要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才算真正学透了。”
“去田间地头找答案”,则是张著维的工作常态。
她经常到乡村、学校、企业等开展走访,在基层一线察实情,在群众身边听民声,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更好履行公益诉讼职责的实际成效。翻开她的调研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127条群众诉求,其中103件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得到解决——小到帮留守未成年人申请司法救助,大到推动建立英烈保护协作机制,每一笔都写满了对“检察为民”的深刻诠释。
她还专心撰写调研信息,先后撰写并获刊载检察信息100余篇、调研文章16篇。在撰写“行刑反向衔接协同整治非法猎捕”一文时,她曾跟着林业部门深入山林实地走访。三伏天里,蚊虫顺着袖口钻进衬衫,她却蹲在盗猎现场仔细记录痕迹。这篇后来登上《检察日报》的文章里,有她在村民家听来的盗猎者忏悔,也有她蹲守整夜观察野生动物活动轨迹的笔记。同事笑她“写稿像破案”,她却认真道:“文字要沾着泥土气,才经得起推敲。”
办案中,她用专业能力与担当精神书写新时代检察人的为民情怀。
2023年秋,张著维办理的一起行政监督案中,返乡农民工老苏创办的小微企业因行政处罚陷入绝境,6年维权未果,企业被查封,20余名工人面临失业。为解决老苏的困境,她白天走访调查、夜晚研案寻策,以“分阶段履行”思路促成执行和解。随着和解协议落印,企业解封复产、工人们返岗,机器重新轰鸣。“这一刻,我更加懂得了,司法为民,就是守护群众的希望。”张著维深有感触地说。
最让她难忘的是2024年那个暴雨如注的早上,当时在办理建成验收交付入住近五年仍不通天然气的公益诉讼案,她冒雨走访小区与住户,鞋里浸满了水。当一位老大姐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没想到检察院会管我们这点小事”时,她突然意识到,行政公益检察不仅是法律监督,更要为群众撑起“公平的盾牌”。
9年来,张著维累计协助办理各类案件超1200件。2024年以来,她主办的案件中,4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4件获省检察院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