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传承
  ■铜仁市第五完小六(4)班 杨慕佳
  传承,是永恒的旋律,谱写着文明的发展乐章。它如同蝴蝶效应般激荡着未来,又如同基因密码般主导着历史的脉络。它是希望的种子,也是梦想的摇篮。
  文化传承,如长河般流淌,连接古今,汇聚民族智慧,展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诸多璀璨的文明大珠玑,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神秘与神圣,等待我们去探寻与传承。
  传承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
  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郑燮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向外国人宣示:“中国人不懦弱”;岳飞精忠报国,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情壮志,告诫我们不要虚度年华;在封建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时代,龚自珍辞官南归,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他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谁都知晓中国又称华夏、炎黄,可又有多少人知晓这华夏与炎黄称谓的由来呢?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可能是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
  文化可以滋润生命,生命也可以滋润文化。中华文化的前途,就看有多少年轻而又美好的生命来滋润它。
  那么,你愿意与我一起共同来滋润它么?
  (指导老师:龚雪)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