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德江县复兴镇: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 记者 姚强
  在德江县复兴镇,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悄然展开。通过普法宣传、网格排查、多元调解和回访闭环的“四部曲”,复兴镇成功将98%的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两级,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和谐稳定的动力。
  普法“春雨”浸润人心:矛盾萌芽前的“预防针”
  去年秋天,复兴镇村民李某六兄妹因赡养父母问题发生争执,几人吵得不可开交。联户长张某闻讯赶到,将他们请进村级调解室,并明确表示:“咱们按法律条文一条条捋清楚!”经过两天的努力,这起纠纷最终得以圆满解决,兄妹们轮流赡养老人的局面重新恢复。
  这一案例的背后,是复兴镇坚持“预防为先”的理念。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该镇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以案释法”故事,便民群随时解答法律疑问;线下则借助村(社区)公示栏、院坝会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今年以来,复兴镇已举办30余场讲座,发放3600余份宣传资料,惠及3万多名群众。
  正如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陈芳所言:“现在遇到事都知道先翻民法典,就像查字典一样方便。”
  网格“慧眼”捕捉隐患:小矛盾的“放大镜”
  “王大妈家的狗到处乱排粪便,影响村邻卫生。”“张某的果树遮了刘某家的菜地。”“文某与妻子正在闹离婚……”翻开网格员的日志,村民们家长里短的事被一一记录。
  复兴镇按照“日巡查、周汇总”制度,将全镇划分为80个“蜂巢式”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法律明白人+调解能手+乡贤代表”的黄金组合。“网格划分后,每个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农户,哪家有婆媳矛盾、邻里摩擦,我们心里都有数。”复兴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机制,今年已排查出100余条线索,95%在网格内化解。
  此前,因贡菜基地拖欠农民工工资,部分村民情绪激动。网格员迅速将线索录入“红橙黄蓝”四色预警系统,镇综治中心随即组织相关部门联调联解。三天后,所有工资兑现到位,纠纷成功化解。
  “很多矛盾刚冒头时,我们及时跟进劝导、普法,就像灭火一样,及时泼盆水,就烧不起来了。”一名调解员形象地说道。
   多元调解巧化心结:情理法交织的“和解剂”
  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复兴镇实行分级处置:简单纠纷由网格员当场劝和,一般纠纷由村党支部牵头调解,重大纠纷则由镇综治中心联合处理。
  去年底,村民先某将自家祖坟迁至另一村的集中连片耕地,引发当地村民强烈不满。得知此事后,联户长立即上报村委会,镇综治中心启动“红色预警”,由镇党委副书记包案,联合司法所、乡贤理事会组成调委会进行调解。
  通过召开群众会稳定情绪、走访了解习俗,调解员最终说服先某将坟墓迁走重新安葬,避免了一场可能升级的群体性事件。
  老周是复兴镇的一名资深调解员,他总结道:“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把‘情’摆上桌,让‘理’站住脚,让‘法’兜住底。”
   回访“闭环”巩固成效:案结事了后的“暖心贴”
  “张老太,上次调解后,儿女们的赡养费到位了吗?”接到回访电话的张老太高兴地说:“谢谢你们协调,儿女们都非常孝顺又和睦。”
  每周三,复兴镇调解委员会的专职回访员都会对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电话追踪。对于婚恋纠纷、债务矛盾等易反复事项,该镇采取“7日回访工作法”,并建立“调解满意度星级榜”。截至目前,复兴镇已回访90余件纠纷,群众满意度达100%,信访重复投诉率下降了90%。
  从普法宣传织密“预防网”,到网格排查竖起“预警线”;从多元调解当好“和事佬”,再到回访闭环守住“民心桥”,复兴镇的“四部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如今,复兴镇的村寨里少了争吵,多了寒暄,一片温暖祥和。
  复兴镇党委书记在总结会上表示:“基层治理没有捷径,关键是要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办,让群众在每一次纠纷化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民生温度。”
  复兴镇的故事,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成功范例,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曲和谐乐章。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