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平安贵阳
第04版:法院周刊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消防
第07版:理论
第08版:文艺
标题导航
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
社会协同共治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协同共治
——构建“精神共同体”的省级模式
■王德春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精神层面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精神共同体”的构建,能够将社会各方力量紧密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个精神”在社会层面所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围绕社会和谐目标,榜样引领示范,工会桥梁作用,深入探讨构建“精神共同体”的省级模式。
一、理论根基:社会层面的价值实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基层治理中有着丰富而生动的体现。在基层社区,自由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大门。居民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以一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居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对小区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改造建议,从绿化布局到停车位规划,从休闲设施的设置到公共空间的利用,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居民的智慧和期望。政府和社区组织会充分尊重这些建议,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这种自由参与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平等,则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位居民。无论居民的民族、性别、职业、贫富,在社区服务、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比如我省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在教育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了现代化的教学楼,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了优秀的教师资源,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医疗领域,通过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方式,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公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原则,如同守护正义的天平。我省在基层治理中注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等方式,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在一些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问题上,政府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让居民在遇到纠纷时能够通过合法、公正的途径解决问题。这种公正的治理环境,增强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如同坚固的城墙。我省不断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知识竞赛等,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基层社区,设立了法律顾问制度,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让居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种法治氛围的营造,使得基层治理更加规范、有序。
二、“三个精神”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
1.劳模精神凝聚共识: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它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在我省,“时代楷模”黄大发就是劳模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带领村民们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生命渠”,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和灌溉问题。这一壮举不仅改变了当地的面貌,更凝聚了人心,成为了劳模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劳模精神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它激励着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劳模精神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营造了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劳动精神促进公平:劳动精神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它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贵阳市的“菜篮子”工程中,劳动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菜篮子”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为了保障市民的“菜篮子”供应,广大劳动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贵阳市注重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的回报。同时,加大了对劳动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劳动精神促进了社会公平,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它激励着广大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让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
3.工匠精神传承文化:工匠精神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刻刀,雕琢着我省的民族文化。在我省,雷山苗绣、侗族大歌等非遗技艺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这些非遗技艺是我省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工匠精神在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激励着非遗传承人不断创新和发展非遗技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工匠精神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我省的民族文化。
三、我省实践:社会协同的创新路径
1.“岩博联村”模式:人民小酒产业带动盘州市岩博村共同富裕的劳模引领效应,“岩博联村”模式堪称我省社会协同创新的典范之作。盘州市岩博村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落,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微薄。然而,在村支书余留芬这位劳模的带领下,岩博村开启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蝶变之旅。
“岩博联村”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协同的重要性。在这个模式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各方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企业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保障了产业的顺利发展。社会组织提供了服务和培训,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技能。村民则提供了劳动力和土地,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各方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岩博村的发展。
2.“春晖行动”:工会联动社会组织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空巢老人的公益实践。“春晖行动”是我省工会联动社会组织开展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未成年人和空巢老人。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孤独,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春晖行动”体现了社会协同在公益事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工会联动社会组织,形成了全社会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和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这种公益实践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和责任感。
3.“村BA”现象:台江县台盘村篮球赛展现的基层劳动者文化活力,“村BA”是指台江县台盘村举办的乡村篮球赛。这项赛事以其热烈的氛围、精彩的比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成为了我省乡村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村BA”现象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协同的作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各方共同参与了赛事的组织和举办。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场地保障,为赛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企业提供了资金赞助和物资支持,确保了赛事的质量和规模。社会组织提供了志愿服务和技术指导,为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帮助。村民则积极参与赛事的组织和观看,成为了赛事的主体。各方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打造了一场精彩的乡村体育盛会。
我省构建“精神共同体”的省级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根基,以“三个精神”为强大动力,在社会协同共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单位:贵州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