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平安贵阳
第04版:法院周刊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消防
第07版:理论
第08版:文艺
标题导航
织密“安全网” 守护“烟火气”
图说新闻
德江县:庭审现场进校园 法治教育入人心
欠薪终于有了着落
姚柳碧: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小姚妹”
盘州市司法局:为“法律明白人”开展专题培训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岭检察院创新“调查取证+支持起诉+多元调解”办案机制——
欠薪终于有了着落
本报讯(通讯员 王仕莉 记者 张光平)“本案是我们检察院开展‘保障劳动者权益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提起为3位银发老人讨薪之事,关岭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吴义感慨地说。
不久前,关岭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办结一起未签合同、证据缺失的申请支持起诉追索劳动报酬案,让历经20余载的劳务纠纷画上圆满的句号,帮助3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拿到18.6万元的工资。检察机关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维权特点完善“调查取证+支持起诉+多元调解”办案机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3月5日,关岭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走进了年逾七旬的3位求助者。张某、陈某、高某3位老人均为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村民,自2003年起在当地一家煤矿从事保安工作,月工资1500元。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有限,3人始终未与矿方签订书面劳务合同,20年来仅凭口头约定默默坚守岗位。
“辛辛苦苦干到退休,却拿不到一分钱养老钱。”老人攥着检察官的手哽咽。此前,他们因“无合同佐证劳动关系、无欠薪凭证、无法联系企业负责人”三大难题,在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中屡屡碰壁,讨薪之路举步维艰。
关岭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受理案件后,直面“无合同、无记录、联系不到负责人”的三大难题。吴义带领团队前往涉事煤矿实地勘查,通过走访周边村民、调取历史用工痕迹,锁定关键证人及煤矿企业关联信息,辗转获取到煤矿企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电话沟通中,该负责人称“矿上停工没钱支付”,检察官随即释法说理:“《民法典》明确保护劳务关系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更强调不得拖欠劳动报酬,3位老人的生活已陷入困境……”一番“法理+情理”的沟通后,该负责人最终同意携带工资核算资料到检察院协商。
吴义创新采用“错峰沟通”策略,既以真实案例为老年人敲响理性维权的警钟,又以法律威严促使企业正视历史责任。3月14日,企业代表承诺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支付每位老人6.2万元工资。
“当分期支付协议摆在老人面前,那不仅仅是一纸合同,更是司法温度的具体体现。”吴义说,针对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检察机关可通过支持起诉、调查取证、促成和解等方式,帮助解决“取证难、诉讼难”问题。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