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打好“三场大战” 提升治理效能
——黔南州大力实施安全稳定提升行动见成效
  ■ 通讯员 蒙帮婉
  “黔南州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在这里投资更有底气和信心。”这是福泉工业园区一企业负责人对黔南营商环境的评价。
  今年以来,黔南州锚定“两确保、两下降、一提升”目标,将安全稳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社会治安防控、法治环境优化、基层治理创新三大战场协同作战,构筑起立体化、法治化、精细化的发展保障网,为谱写新篇章、建设模范州、打造增长极提供坚实保障。
  治安防控 织密立体化安全网
  在瓮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一块巨型屏幕实时跳动着治安数据。这套“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系统,正让治安防控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通过无人机巡航、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大数据模型精准预警,当地实现了对可疑人员“未动先知”、矛盾纠纷“萌芽即化”。
  夜幕下的都匀街头,蓝白相间的警车与“红马甲”志愿者巡逻队交织成安全风景线。当地推行“车巡+步巡”“定点+流动”立体化巡逻模式,把30%的警力摆上重点商圈、公园广场等“烟火气”聚集区,让群众“抬头见警灯、转身遇警察”。与此同时社区网格员、物业保安、商铺店主等变身“治安哨兵”,通过“黔微警”小程序实时上报隐患,形成“千眼千耳、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
  这是黔南“治未病”理念的深度践行——从源头堵住风险漏洞。
  今年以来,黔南州以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打、防、管、控”同步发力、同向发力、协同发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全州开展治安防范漏洞大排查,在车站、学校等区域部署“网格化+智能化”巡逻,运用无人机巡查、大数据预警等科技手段,实现重大活动安保零事故;聚焦重大活动、重点场所、重点物品,开展治安防范漏洞大排查大整治,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预防社会治安问题发生。同时,进一步健全重点人群动态管控机制,加强对重点人员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严防个人极端案件发生。
  法治护航 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
  去年,福泉一家专为福泉市市民及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用电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因受市场、技术更新、管理理念等因素影响,陷入经营困难,到期债务得不到有效履行,债权人向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面对企业破产危机,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创新“预重整+重整”模式:前20天联动税务、金融、行业协会等搭建“协商桥梁”,让债权人从“对立博弈”转向“共赢思维”;后40天达成重整计划草案,除个别债权人通过“债转股﹢延期”方式予以清偿外,其他债权人的债权均以现金方式百分百全额清偿,实现了各方共赢。
  这种“司法加速度”不仅挽救了500余个就业岗位上的工人,更向市场传递出“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
  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生记”,成为黔南州法治护企的生动注脚。
  黔南州法院系统积极探索,联动多家单位发起成立了前端服务中心、公共事务平台等,主动为困境企业提供破产法律咨询、纾困引导、纠纷调解、重整识别等法律服务,通过服务咨询、先行调解,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具有经营价值的出险企业通过协商座谈开展庭外重组,充分运用好预重整等机制,做好与司法重整程序衔接的前置准备,建立“一站式”集约破产公共法律服务和公共事务办理平台。
  不仅如此,黔南州以“法治建设指标全省领先”为目标,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法护安商”“检察护企”、商事案件审理提效等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持续推进涉企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涉企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置企业涉法涉诉问题,加强涉企风险案件监测处置,严禁动用行政强制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护安商”服务中心,就像一个“司法便利店”:前端提供破产咨询、合同审查、风险评估等“体检服务”,中端通过“法官进园区”“检察开放日”送法上门,后端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
  更关键的是,明确“三个严禁”红线:严禁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禁随意查封企业账户、严禁“一刀切”执法,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投资。
  从“法护安商”专项行动到涉企执法“负面清单”,从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黔南州正以“法治化”为标尺重构营商环境:对新经济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恶意逃债、商业欺诈等行为露头就打。全州法院盘活资产18亿元,促成515名职工稳定就业,51亿元普通债权100%得到清偿。
  基层善治 编织精细化服务网格
  走进三都自治县“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1厅1庭2室3区8窗口”的格局令人眼前一亮。
  这个整合三都自治县人民法院、检察院、信访局、司法局、人社局等多职能部门派员入驻,其他部门借助信息化手段参与联动办公,共同打造的功能完备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融合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司法确认、检察服务、劳动维权等多项功能,实现了“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的目标,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福泉市的“警格+网格”模式,重塑了基层治理生态:每个网格配备1名民警、1名网格员,通过“每日信息互通、每周联合走访”,将治安防控、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12类事项纳入“网格清单”,这种“1+1大于2”的联动,让当地发案率同比下降不少,就连装修噪音纠纷、邻里漏水等“鸡毛蒜皮”,也能在网格内快速化解。
  罗甸县社会治理中心,“矛盾纠纷线索分析系统”可实时扫描风险,通过抓取12345热线、网格上报、视频监控等18类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矛盾热力图”,精准识别出婚恋纠纷、物业投诉等高频问题,并向基层推送“处置建议包”。
  独山县整合信访、司法、法院等部门的精干力量,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治安联防、矛盾联调、服务联动、平安联创的综合管理平台;平塘县组建“1+14+N”团队,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龙里县探索推进警务网格与基层治理网格“双网融合”,使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8%以上;惠水县探索“房长管家”基层自治模式,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样板”……
  黔南州以实现矛盾纠纷反映、化解“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引领,加快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台化运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统一登记、依法流转、督办落实闭环管理机制和跨部门联动化解机制,推动政法单位和有关行业部门线上线下入驻综治平台联动办公,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的工作局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州整合12397个网格资源,建立“事项准入”机制,让网格员从“万能接单员”回归“专业服务员”,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从“人在网中走”到“数据网上流”,黔南的基层治理正实现从“汗水治理”到“智慧治理”的跨越,既有“发展的速度”,更有“稳稳的温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