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努力让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毫末
——记松桃自治县太平营街道综治中心
  ■记者 姚强
  松桃自治县太平营街道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先进集体、平安贵州建设示范乡镇、全省先进调解组织等荣誉,为辖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太平营街道依托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创新举措,从突发纠纷的及时介入,到尖锐矛盾的耐心疏导,再到疑难问题的合力破解,每一次成功化解矛盾的背后,都是这套治理机制在发力。
  深化“一站式”服务 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走进太平营街道综治中心大厅,6个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向群众提供咨询、业务办理服务,一站式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在此上演。
  “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为了让这句话成为太平营街道居民的集体共识,该街道办成立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重点。倾力打造“一中心一厅一站五室”,即:诉调对接中心、便民服务大厅、法官工作站、诉调对接室、群众接待室、心理咨询室、矛盾调解室、法情理工作室。
  在该街道综治中心的便民服务大厅,68岁的王大爷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慨地说:“本以为要去法院,没想到在这儿一次性全解决了!”王大爷的问题通过诉调对接窗口快速分流,在矛盾调解室的联动下,半天就厘清了房屋产权纠纷。
  这一幕,正是该街道深化“一站式”服务的生动展现。
  自2020年以来,这样的“一站式”服务已解答法律咨询2.1万人次,调处案件1359件。
  日前,太平营街道网格员小李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张姓两兄弟因土地边界吵得不可开交,他立刻通过网格群上报,该街道综治中心迅速联动当地司法、国土等部门。这起看似简单的邻里纠纷,却因历史遗留问题变得复杂,需多部门合力才能化解。
  该街道依托“综治平台”,积极整合法官工作站、综治、司法、派出所、妇联、民政、林业、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建立网格化诉调网络,实现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在该街道基层一线的17名网格长、64名网格员、505名联户长组成的“侦察兵”,让矛盾隐患无处遁形。
  在该街道每半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会上,各部门抽丝剥茧、分析研判,对每一起矛盾纠纷量身制定化解方案,并明确化解责任人,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有效预防群体性恶性案(事)件发生,努力让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毫末,变“要我排查”为“我要排查”。
  此外,该街道还建立了“1+3+N”非诉多元化解机制,“1”是一个诉调对接化解平台;“3”是法官前移、多元联动、司法确认;“N”是多项专业调解,将各类矛盾纠纷稳控在源头,变“碎片化解”为“多元化解”。
  开展双语普法 高效处置纠纷
  “以前调解靠经验,现在靠理论加技巧!”太平营街道调解员吴德说。吴德至今记得第一次持证上岗的情景,那本红色证书,是对他政策理论、法律知识积累的认可。
  每月底的太平营街道综治中心总像个热闹的学堂。法治讲堂上,法官剖析着最新案例;模拟法庭里,调解员们正用苗汉双语演练着调解场景。
  该街道居住有苗族等少数民族,许多老年人听不懂也说不了普通话。2020年以来,26场“苗汉双语”普法宣讲如种子播撒,在2.55万受教育的群众中,走出了21名像吴德这样持证的“法律明白人”。
  一次邻里山林纠纷中,吴德正是用苗语讲法理、用汉语摆政策,最终让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
  “这事儿拖不得!”面对一起突发纠纷,太平营街道综治中心立即启动“高效处置”机制。某企业施工意外损毁村民灌溉渠,涉及30余户农田。该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分流任务,联动当地农业、司法等部门,在72小时内完成现场勘查、责任认定、赔偿协商。
  该街道综治中心紧抓矛盾调解的“黄金期”,采取借力调解、置换调解、背对背调解、面对面调解、亲情调解等灵活方式,化解矛盾深、积怨大、调解难度高的纠纷,避免纠纷进入诉讼阶段。
  同时,在化解矛盾纠纷上,该街道综治中心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做到“四稳”“三急”,即:重大的矛盾纠纷受理时要稳、时间间隔较长的矛盾纠纷受理时要稳、对政策有规定但当时无法律依据的纠纷受理时要稳、有代表性的集体纠纷受理时一定要稳;遇到突发事件调处要急、遇到集体上访调处要急、遇到殴打和械斗调处要急。
   奖惩“双向”发力 强化“典型”带动
  “没想到调解纠纷还能拿补贴,以后更得好好干!”太平营街道网格员老张数着2024年的补贴单,笑得合不拢嘴。
  12.65万元的“以案定补”资金,按简易到重大纠纷四个档次发放,41名网格员、联户长拿到了1.77万元。这不仅是金钱激励,更是认可。
  “以绩问效”考核机制,更像一根指挥棒,让该街道综治中心人员、社区干部都绷紧了服务之弦。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基层治理的活力在奖惩之间奔涌。
  对于不能履职、“四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一律劝退;目前,共劝退了联户长5名。每半年对网格员、联户长进行述职测评,推选出“优秀网格员”“最美联户长”,对于“想干事”且群众认可的吸纳到村支两委班子中或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远在福建务工的村民陈某,在拿到业主方6.8万元的赔偿时,在电话中感激地说:“有你们这样的服务团队,是我的福气。”
  陈某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务工,几日前,他在帮老板林某拆除旧房时,不慎从二楼摔下致左手、右脚受伤。林某以该房屋拆除工程承包给张某为由,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张某又称与陈某为合作关系,并非雇佣关系,也阐明自身没有责任。
  接到陈某的求助后,太平营街道“吴德工作室”团队立即前往陈某务工所在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最终为陈某争取到了应有赔偿。
  太平营街道根据群众需要,成立了以调解员吴德为主要成员的“吴德工作室”,畅通“来电办、掌上办、不见面办”远程法律援助热线,提供全天候咨询。
  自2021年以来,“吴德工作室”工作人员外出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93余次,奔波20余万公里,为群众办实事62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这些举措赢得了辖区居民及社会各界对太平营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高度肯定,如今,“吴德工作室”已成为太平营街道的一张亮丽“名片”。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