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春风拂过小山村
  ■通讯员 饶云
  春风十里,春茶飘香。4月8日,走进凤冈县何坝街道凌云村的凤冈县巨凤实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车间,多台制茶机连轴转动,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春茶,供应市场。
  “你看,我们这批加工好的明前翠芽是发往贵州省监狱管理局的,正在加工的这批是明后毛尖茶,将发往广东市场。省监狱管理局帮我们建厂和销售茶叶,茶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公司负责人张发贵一边调度生产,一边介绍。
  凌云村位于凤冈县城南面12公里,辖8个村民组,共有1078户、4833人。近年来,凌云村乘着全县茶产业发展的东风,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达5000余亩,其中4000余亩已进入盛产期。
  过去,由于来凌云村收购茶叶的茶商较少,当地村民采摘的茶青在销售上存在一定困难,茶农的效益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凌云村申请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帮扶资金40万元、上级扶贫资金50万元,并自筹资金40万元,建立了凤冈县巨凤实业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当地的茶叶加工与销售难题。
  “我家有12亩茶园,一年卖茶青就收入6万多元。”村民何银华说。
  凌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学明介绍,目前村里有茶叶加工企业4家,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村里人均年收入达1.8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
  2021年,凌云村获得省级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如今,白墙青瓦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延伸进村组,文化宣传画随处可见。
  近年来,凌云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站长说事”平台全面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总抓手,强化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凌云村,村民自发集资、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和美乡村的事例不断涌现。春日的凌云村关中坝组,一条公路已延伸到茶叶基地和水稻基地,农户们开着拖拉机、三轮车,把农机具、农资送往种植基地,忙于春耕生产。
  “这条路是组里34户群众自发集资1万多元修通的,现在车可以开到田间,大家干活轻松多了。”关中坝组组长安守恒说。
  近年来,凌云村按照“强党建重基础”的思路,共争取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帮扶资金3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出资75万元,建设2个网格支部活动室和1个规范化卫生室阵地。同时,积极探索村级“凌云志气、誓为先锋”党建品牌,推进“积分制”建设与排队奖勤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凌云村石梁河组,村民欧孝明一直坚持自发清扫自家附近的公路。只要看到公路脏了,他就会拿起扫把清扫干净,使之保持干净整洁。
  在凌云村江丰组,养羊的村民张治贵多年来一直坚持清扫、修复附近路段。每天下午放羊时,他都会带上镰刀,一边放羊,一边清理路边的杂草。他常说:“政府给我们修好了路,我们自己也要懂得维护。”
  春风拂过山村,群众生活红火。近年来,凌云村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帮扶为契机,整合各类资源,加快补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短板,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如今,村里的小学有了学生小食堂和运动场,村里有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名木古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农家乐也逐渐兴起,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一个“面子”美、“里子”实的小山村越来越好。
  近日,在中央文明办公示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命名名单中,凌云村榜上有名。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