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人大周刊
第07版:人大周刊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行刑反向衔接的实践困境及其破解之策
聚焦可视化阅读 开启新教学模式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可视化阅读 开启新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可视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聂鑫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想要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应的教学手段。
可视化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标教学产物,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主导、模仿力强的认知特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构建故事画面,能够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合理运用希沃白板、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能加速知识吸收,但需警惕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导致思维培养缺失的倾向。
教师应把握可视化手段与思维发展的平衡关系:既利用直观呈现降低理解门槛,更要通过启发性提问、场景迁移等策略,引导学生在具象认知基础上发展逻辑分析、批判性思考等高阶思维能力,实现语言习得与思维成长的协同发展。
以可视化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可视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视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信息整合与重构,进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一是清晰地展现和组织信息:通过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更容易识别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层次结构;二是增强记忆和回忆:视觉元素往往比纯文本更容易被人脑记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促进深入思考:通过构建信息的可视化表示,学生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探索和分析问题;四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视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更系统地寻找解决方案。
可视化教学不仅是推动英语教学高效开展的有效策略,更是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对可视化教学有深入的理解和正确的认知,明确其应用方法及深层意义,从而选择恰当的可视化策略,实现“可视化”与“思维发展”的并重。
可视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快速构建故事画面,获取丰富的信息,为后续的文本学习扫清障碍。以“I'mhealthy”这一课为例,教师在预习辅导中可巧妙运用微课资源。首先,通过动漫形式明确学习目标,并围绕重难点制作微课讲解视频,引导学生聚焦课堂目标和关键内容。其次,设计难度适中、主题鲜明的习题,确保学生有效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再次,利用线上授课平台设计对话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发音能力。小学英语课本以对话为主,符合小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和口语练习需求,简单的线上口语对话练习能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新句型。
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领域,运用可视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加深记忆,通过图画的辅助与文字的结合,减轻学习的艰巨性,进而提升学习成效。自然拼读法已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得到广泛应用。教师不仅传授字母的名称音,更指导学生掌握字母本身的发音,助力学生通过自然拼读,熟悉单词的拼读规则,实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境界。
以可视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运用可视化教学策略时,需紧密围绕教材课本内容,精心规划教学内容,旨在确保学生能够精准掌握英语知识,为日后的英语学习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可视化教学,由“静”到“动”的转变。外研版教材凭借图文互构的版面设计,凸显出情境呈现、情感传递、想象激发的多维教学功能。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优先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文本解码前,依托教材插图设计观察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情境、推测情节——这种具象化认知既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缓冲文字焦虑,又为语言重组提供可视化支架。
读图能力培养应与文本阅读形成协同机制:前者通过场景化输入构建认知图式,后者借助符号系统发展抽象思维,二者需通过梯度化活动设计实现思维进阶(如从图片排序复述到图文对比分析),最终达成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转化。以三年级下Module7Unit1Weflykitesinspring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浏览本课包含的4幅插图,鼓励他们与同桌交流,分享从插图中捕捉到的信息以及由此联想到的相关单词,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无限的想象空间,避免任何形式的限制或约束。接着,利用插图中的场景、人物表情的微妙变化、动作以及物品等元素作为线索,将季节比喻成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从ReasonofSeasons到WeatherofSeasons,聚焦语篇内容,播放课文视频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习有关四季天气的新词汇。同时,借助形象逼真的气温曲线图,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warm、hot、cool、cold等词汇的含义,并在真实语境中操练句型“It's……in……”。这一环节再次实现了英语与科学学科的融合。然后,通过对比北京和贵阳冬天的温度和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并直观了解贵阳冬天很少下雪的原因,并简要介绍温度带的分布特点。借此机会,再次操练句型“Whatdoyoudoin……?We……in……”,实现了英语与科学学科的有机融合。最后在小组内分享,鼓励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可视化教学中有效汲取多元信息,为后续的文本学习铺平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创编思维可视图,由“图”到“意”的跨越。思维导图或结构图作为强有力的工具,能够有效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精准提炼关键信息,并将他们思维的动态演进、探索历程及最终成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需洞察文本间的内在联系,穿透文字表层,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识别、比较、归类及阐释等多元思维技能,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飞跃。然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起初的辅助绘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创作,鼓励他们设计出既彰显个性又富含创新意义的思维导图或结构图。
以外研版六年级上册Unit4\"Festivals\"教学为例,本课聚焦中秋节与感恩节的跨文化对比。鉴于本单元的语篇主要围绕节日的时间、食物、家庭活动等方面展开,这与思维导图的学习策略高度契合。在热身环节,可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节日知识储备,确立思维导图核心节点\"Festivals\",延伸出\"Mid-AutumnFestival\"与\"Thanksgiving\"双轴对比框架;接着在视听输入中秋节文本后,教师以\"Whatdoyouknow……\"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提炼date-food-activities三维度,运用不同色块标注文化特质,同步完善思维导图分支;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串联、文化实物参照日期(date)、食物(food)和活动(activities)、图文互译等形式复述文本,实现从具象图示到抽象语言的认知转化。
可视化教学凭借其与小学生认知规律的高度适配性,正重塑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新格局。这种以图启思、图文共生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多元互动场景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的机械性困境,使语言习得过程转化为思维进阶的阶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象与抽象间实现思维跃迁,让可视化教学真正成为培育英语核心素养的孵化器,为学生的终身语言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作者单位: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小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