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任莉
宣讲全国两会精神,身着民族服饰拍摄视频宣传家乡,抽时间接受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晴隆县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利最近着实有点儿忙。
李利所做的这些事,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以民族服饰等为媒,宣传优秀民族文化。
作为一名地道的布依族姑娘,李利始终心系家乡,秉持对布依文化的热爱。在回乡创立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后,她不仅成为通过发展民族文创产品带动百姓增收的“领头雁”,更是一名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宣传者。
2023年,李利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宣传布依族文化,当年的全国两会上,她特意身穿精心赶制的布依族服饰出席。很多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都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竟然如此漂亮。对于当年的情形,李利记忆犹新。
除了展示布依族服饰,那年的会议上,李利还带去了民族地区群众的心声。原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李利发现,一些民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与此同时,很多年轻人对这些民族传统技艺很感兴趣却没有学习渠道。于是,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加强对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培训,开设缝纫工技能培训班,提高群众就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使民族文创产品走向更大市场,助力民族手工艺走得更远。
该建议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23年全国人大会议结束不久,晴隆县人社局就通过设立专项培训项目,吸引了大批未就业的年轻人前来学习缝纫、刺绣、蜡染、扎染。看到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并被采纳,最后还办理得如此好,李利十分兴奋。这也让她对今后的履职之路充满信心,在推动、宣传优秀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路上,她的脚步也更加坚定。
2024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利十分关注非遗传承与保护,提出加强非遗展示展览建设,助推文化传承的建议。
在建议中,李利结合家乡晴隆县阿妹戚托景区实际,呼吁进一步加强非遗展示展览场馆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将非遗文化植入有非遗传承元素的景区景点、职业院校等。通过展示展览、课堂学习、名师指导等方式增加游客体验感,吸引更多非遗爱好者,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
在李利看来,现在很多民族服饰、民族文创产品等民族非遗特色产品已经融入了景区。通过加强非遗展示展览,不仅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能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晴山苍苍,初心漾漾。让民族传统和民族非遗走出大山、让民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让优秀民族文化大放异彩。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利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重大。
从贵州大山深处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这一路,李利始终怀揣一颗情系家乡、深爱民族文化的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初心。
在刚闭幕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李利又针对民族非遗教育政策、民族非遗创业就业和民族非遗产品销售等方面提出全面加强民族非遗保护,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国家相关部委面向西部边远民族地区给予重点扶持,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会继续依法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在推动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以实绩践行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庄严承诺。”李利说,让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是她一直不变的追求。
【记者手记】
或在教新市民妇女学刺绣,或在拍摄宣传家乡视频,或在指导年轻人如何直播推广和出售非遗民族文创产品……每一次采访李利,都紧张而匆忙。但也让记者对这位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布依族姑娘印象深刻。从返乡创业者到全国人大代表,从“贵州省最美绣娘”到“新时代的贵州人”,这一路走来,记者不仅看到了一颗情系家乡、深爱民族文化的赤子之心,也被李利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初心所感动。她说,“人大代表”光荣而神圣的身份,激励着她在推广宣传优秀民族文化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