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交安
第05版:区域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影像
标题导航
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南门社区:“无讼社区”的和谐密码
图说新闻
“警务背包”变身“移动课堂”
碧江法院守护少年成长路
严禁聘用“问题驾驶员”
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厚植为民情怀 提升戒治温度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南门社区:“无讼社区”的和谐密码
■记者 姚强
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南门社区,常住居民2256户,共6992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复杂的人口构成和较多的流动人口,给基层治理带来了不小挑战。
2024年,南门社区成为“无讼社区”创建试点。在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道路上,该社区走出了一条“强化服务、多元解纷、特事特办、回访跟踪”的创新之路。一年多来,该社区成功排查和调解了100多起矛盾纠纷,实现了“零诉讼”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成讼”,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用心服务网格 积极回应居民诉求
南门社区充分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十联铺”工作机制,为网格内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居民们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网格员或者社区。社区按网格细分岗位,配备了8名网格长、8名网格员、23名联户长和113名楼栋长,他们分别担任走访“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文明“监督员”等角色。
“小李呀,我家水龙头的闸阀突然关不上了,自来水一直淌着,快来帮我看看。”2024年12月11日清晨,居住在南门社区的陈奶奶给社区工作人员兼网格员李旎打电话说道。在李旎负责的网格里,陈奶奶家是其中一户,挂断电话后,她立刻快步朝其家中走去。
李旎赶到陈奶奶家后,发现水龙头闸阀拧不紧。她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勉强把闸阀合上。随后,她马上联系了修水管的工人,及时帮陈奶奶解决了问题。
“只要是群众反映的诉求,我们都会尽快上门询问了解。能马上解决的,绝不拖延;不能即刻解决的,就通过议事会或者入户座谈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协商解决。”李旎说道。
在李旎的工作本上,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她负责的网格里,有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住着20户居民。这栋楼的供水系统一直采用老式的人工抽水方式,不仅耗费人力和时间,而且效率低、稳定性差,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李旎多次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每一户的需求和意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赢得了居民对供水改造的理解和支持,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供水一户一表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在南门社区,网格员们就像居民的“大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放在心上,对于居民们遇到的问题,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司法服务不断档 多元解纷促和谐
当下,社区里的矛盾纠纷呈现出“小、多、繁、难、杂”的特点。
南门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以及“法律明白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充当居民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掌握,将调解工作关口前移,从“坐等上门、被动调解”转变为“主动排查、主动调处”。网格长结合日常入户巡查,深入小区楼院、居民家中排查矛盾纠纷,收集相关信息,简易纠纷现场就能完成调处。
去年8月,辖区租房户王某向社区反映,在其退租时,房东以家具损坏为由,拒不退还3000元押金。南门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反映后,立刻联系房东了解情况。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将租客王某和房东李某约到社区调解室,进行面对面调解。
双方一到调解室,就因押金退还问题争吵起来,互不相让。社区包居民警张云义和社区调解员见状,赶紧将二人分开劝导。待双方情绪稳定后,他们从法、理、情入手,摆事实、讲道理,为双方提供解决方案,进行沟通协调。经过一番努力和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矛盾得以化解。
近年来,南门社区结合实际,成立了诉源网格治理服务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律师、民警、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组成,全力强化源头治理。
“我们打造红色美丽楼栋,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同时,建立了‘接诉即办’服务清单,明确网格员在网格内的接诉即办工作职责,做到管理无死角,服务无遗漏。”老城街道南门社区党总支书记曾阳介绍说。
除了强化源头治理,南门社区还以法治为保障,依托“红城友邻说事”平台,整合“三官一律”(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进社区,引导群众办事守法、有事找法,培养法治思维。
同时,南门社区结合“干部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开展地毯式摸排走访排查工作。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及可能产生的矛盾隐患,建立工作台账。利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和谐老城小程序”等,及时掌握网格内重点人员信息,构建起“地上有网格、掌上有终端、管理有系统”的信息保障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从后期疏导向前端把控的转变。
强化法治宣传 培育法治新风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定要警惕非法集资,守住我们的钱袋子,守护财产安全。”
……
在南门社区,涉及社区管理、居民群众的法律知识丰富多样,该社区精心制定了普法宣传年度计划。如今,社区做到了每周设定一个法治知识主题。网格员、联户长、楼栋长等工作人员深入各个小区,通过播放生动的法治宣传视频、发放内容详实的宣传单、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现场讲解、剖析身边真实的案例等多种方式,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居民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对于一些行动不便或有特殊需求的住户,社区还贴心地开展送法上门服务。
“社区的法治宣传通俗易懂,让我们对法律常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好地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南门社区居民刘老伯对此赞不绝口。
据介绍,南门社区在处理一些因陈年旧事引发、居民意见难以统一的问题时,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前期必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顺利化解矛盾纠纷。
社区内有一个老旧小区院落,居住着300多户居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住户结构的变化,大家对生活环境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住户之间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积怨,十几年来一直未能化解。社区原本想帮助他们成立业主委员会,以规范小区的管理,却因居民意见不统一而未能实现。
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社区多次召开坝坝会,邀请民警、网格员、联户长以及部分业主等共同参与。在会上,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大力宣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现场投票以及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居民,最终推选出了5名小区自管小组成员。
如今,这个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车辆规范停放,小区卫生干净整洁,收支账目按时公示,自管小组能够及时处理小区的各类事宜,多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成效。
“居民们信任我们,把我们当成家人一样,看到他们生活得平安幸福,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曾阳感慨地说道。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