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走进企业食品材料储存室开展检查。 ■记者 贾华 付先锐
2025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是“共筑满意消费”,消费市场的健康有序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贵阳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检查等行动,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近期以来,位于贵阳市云岩区的越界影城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观看电影《哪吒2》,为提升广大群众的观影体验,云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越界影城及周边餐饮、酒店开展检查,查看影城食品卫生、价格公示、电梯安全等;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督促周边酒店明码标价,不得出现哄抬价格和价外加价等情况。执法人员对影城周边餐饮从食材、制作、消毒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排查,要求商家保持经营环境干净卫生,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保障越界影城消费环境安全。
自2月26日起,云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每日安排执法人员对影城及周边进行保障,24小时全天在线,有呼必应,对各类投诉举报处置不过夜,确保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持续为良好消费环境保驾护航。
为保障游客在甲秀楼景区享受更安全、放心、优质的就餐服务,近距离感受贵阳历史文化,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监管、倾心服务、耐心指导,全力助推甲秀楼周边餐饮店提质升级,为广大游客打造安心舒适的餐饮环境。
此外,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鼓励周边餐饮户积极打造“阳光厨房”,发挥消费者、社会组织、媒体共同监督,倒逼推动餐饮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提升。同时,针对后厨规划不合理、设计不规范问题,该局安排专人现场指导,按照“一户一方案”优化布局、完善餐饮基础设施,避免因餐饮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不合格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已指导43家餐饮户拟定改造方案,20家餐饮店即将施工改造,48家统一设计制作全新食品信息公示栏。
筑牢“美丽消费”安全关
为规范医美市场环境,推动医美行业健康发展,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在全市开展医疗美容机构专项检查。
期间,执法人员对观山湖区、南明区部分医美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围绕产品购进渠道、储存条件、使用记录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聚焦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植入性材料等高风险药械产品及激光、射频类医疗设备,通过现场查看实物、核对进货票据、查阅使用台账、询问医护人员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
执法人员对化妆品标签标识、进货查验记录及是否存在超过使用期限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部分医美机构存在库房存放过期医疗器械、无中文标签进口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与化妆品混放,无法提供相关药品、化妆品供货商资质和购进票据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对违法产品实施查封扣押,并对涉嫌违法线索进一步核查处置。
执法人员要求相关医美机构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购进、储存管理,严格审查供货商资质证件并留存供货商资质、购进票据、产品合格证明等关键资料,严格按药品、医疗器械标签说明书标示的条件储存,杜绝使用未经注册备案、过期、失效产品,确保进货渠道正规合法、来源可追溯、质量可靠。
开展生鲜“美颜灯”排查 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执法力量,对花溪区菜市场(农贸市场)开展“生鲜灯”全面排查行动,严查销售生鲜农副产品时使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生鲜门店等,重点检查肉类、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经营户的照明设施,检查是否存在可“变脸”的“生鲜灯”,向经营者宣传使用“生鲜灯”的危害及法律后果,督促其诚信经营。
截至目前,共检查辖区内徐家冲、吉林花园、羊昌坝、阳光花园等菜市场(农贸市场)9家,检查经营户204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24份,下达当场处罚决定书21份,立案处罚3起,约谈市场主办方3家次。
下一步,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以“零容忍”态度,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将“生鲜灯”整治纳入全年专项整治范围,持续规范生鲜食品市场经营行为,进一步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为市民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严查假冒伪劣食品
清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辖区市场加强巡查检查时,发现某某国际食品城存在疑似销售假冒“红牛”产品线索。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执法人员通过走访排查、周密部署,成功捣毁一处售假窝点,查获涉嫌假冒厂名厂址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1500件,涉案货值15.3万元。执法人员现场依法对涉案产品进行扣押,并送有关机构检验,依法对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公安机关接到线索举报,称辖区某加工厂发现大量标注“某酒”的白酒产品。经某酒厂家鉴定,其包装、标识等均与正品不符,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该局依法对涉案100箱共计1200瓶假冒白酒采取扣押措施,对相关证据进行固定,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专项治理“两超一非”
为防范化解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下简称“两超一非”)问题风险,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在全省启动为期一年的“两超一非”专项整治行动,遏制“两超一非”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全省食品安全水平。
整治行动要求食品生产者要对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名称、含量、适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等进行标注,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还应在标签上标注配方中每个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实际名称、含量,便于使用者对照使用说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生产经营者要配备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由专人负责投料,准确称量食品添加剂,做好称量投料记录,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产品标准或产品配方。食品生产经营者要综合考虑带入、叠加等因素研判自身产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残留量等,对食品原辅料中带入的食品添加剂合并计算,特别是香辛料、调味料等辅料,防止因原辅料代入导致‘两超’问题出现。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做到有案必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