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 ■通讯员 陈萌 记者 付先锐
3月11日至13日,乌当区人民法院开展“党建引航法韵传,未保之花绽新颜”主题“开放日”活动,携手乌当区教育局组织乌当中学、乌当区中等职业学校、新堡乡民族小学等8所学校的同学们探秘法律殿堂,开启四步求知之旅;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强化家校社联动,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凝聚合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走进法院学法理
走进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大厅,乌当区法院的干警给同学们讲起了古老传说,“大家知道獬豸吗?它身形如牛,双目明亮有神,最特别的是头上那根独角。遇到纷争,獬豸会用独角触不直者,助人们明辨是非曲直。从獬豸这一象征出发,能看到法律最本真的追求,那就是公正、公平,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了解了法院诉讼服务职能。
踏入温馨的“法官妈妈”工作室,大家观看了乌当区法院制作的未保工作短片,法官妈妈们手捧装满文具、书籍的精美礼盒和书包,为留守未成年人送上开学礼物。在“家、校、法”共享法庭,学生们时而好奇提问,时而认真思考,沉浸式感受法律的威严与温情。
演绎法治“新剧情” 随着一声清脆地法槌敲响,“天庭律法之大圣迷途”模拟法庭正式开庭,台下观众目光瞬间聚焦在台上这群小演员身上。
庭审过程中,“律师”为孙悟空据理力争,从花果山生存不易谈到天庭管理漏洞,妙语连珠。而台下的小观众们被设置为“天庭陪审团”,可以随时通过纸条向台上提问、发表看法。每当一个新观点抛出,现场就讨论得热火朝天。书记员认真记录,小法官们正襟危坐,模仿真实庭审程序,有序推进进程,最终做出判决。
“未”你转身环节中,同学们被邀请上台答题,法官以典型案例进行释法,提醒大家增强法治意识,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做文明小学生、守法小公民。
照亮职业新航道
“我也曾和你们一样,坐在高三的教室里,为梦想拼搏。”曾就读乌当中学的法官一句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台下高三学生的距离,一场干货满满的职业生涯畅谈会就此展开。
法官和法官助理们依次分享自身经历,从高考志愿填报时坚定选择法学专业,到大学苦读各种法律条文,再到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入法院工作,听得学生们热血沸腾。接着,他们详细介绍法治职业特点:严谨细致,不容一丝差错;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各类案件审理、调解等;还提及行业广阔前景,随着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互动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有学生焦急询问:“法学专业竞争这么激烈,怎么提高竞争力?”法官结合自身经验,建议多参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还有学生好奇:“工作中遇到棘手案件怎么办?”法官助理分享自己参与复杂案件办理过程,鼓励大家保持学习热情,不断积累知识。问答之间,学生们对法治职业有了更清晰认知,也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找准了方向。
共筑少年防护墙
“法院开放日”活动现场,受邀而来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要整合各方资源,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研究中心,汇聚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领域专家,深入探究并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要创建未成年人保护专报,征选辖区各单位优秀经验做法,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宣传,提升社会关注度与公众保护意识;要强化心理老师队伍建设,以学校为核心,通过定期培训与考核,打造胜任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课程。
同时,从中遴选出优秀教师,组建示范型教师队伍,专注办理管理与深层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此外,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组建专家型教师队伍,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培训,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加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力度,完善回访跟踪机制,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切实有效;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及网络多部门协同的多维保护体系,加强沟通联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洞察反诈新实战
庭审现场,同学们端坐在旁听席上,一场聚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司法“公开课”正式开讲:四名被告人为获取高额利益,提供银行卡转移违法犯罪所得,导致自己深陷囹圄。
庭审结束后,法官联合公诉人结合案件开展了“预防电信诈骗法治课堂”,告知同学们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法、套路及危害,提醒同学们提高警惕、自我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几名被告人也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同学们要遵纪守法,莫要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