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基层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
“田间课堂”绘春天
用司法温度浇灌每株“青苗”
当朱砂文化遇上萌娃 传承的火花一点即燃
金沙县茶园镇中心学校举办“淘书乐”活动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朱砂文化遇上萌娃 传承的火花一点即燃
■通讯员 宋安念 梁道敏 徐回回
在历史底蕴深厚的铜仁市万山区,一场别具意义的文化传承行动正悄然展开,朱砂文化传播走进校园,致力于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热爱本土文化的种子,让这一独特瑰宝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
“孩子们,快看!园长妈妈今天带来了神秘宝贝,咱们一起揭开它们的面纱,看看是什么?”近日,在铜仁市万山区幼儿园大二班的教室里,园长文淑手持朱砂原石,配合着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绘声绘色地开启了一堂朱砂文化课。台下,孩子们坐得笔直,眼睛睁得大大的,被眼前的红色宝石深深吸引,小手踊跃举起,积极回应着园长的提问,课堂气氛热烈非凡。
“谁知道朱砂有啥用途呀?”园长话音刚落。
“我知道,我知道!”小朋友王君忱便迫不及待地站起身自信满满地回答:“能造飞机、造火箭,还能炼水银呢!”
回答问题的王君忱小朋友,是个地地道道的“矿三代”,爷爷作为原贵州汞矿的老职工,那些在矿洞中的奋斗往昔,化作一个个精彩故事,为王君忱打开了解朱砂文化的大门。
而站在讲台上的园长文淑,作为“矿二代”,亲身经历了原贵州汞矿的起伏变迁。父辈的辉煌与落寞,她都看在眼里;老矿区如何脱胎换骨、重焕生机,她更是历历在目。怀着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她一心想将朱砂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孩子们,让家乡的根脉在幼小的心灵中扎得更深。
“今天学了好多朱砂知识,回家要赶紧跟爸爸妈妈分享!”课后,小朋友刘睿哲兴奋不已。
如今,漫步于万山区幼儿园,处处皆景,处处皆文化。走廊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朱砂画、一张张记录矿区历史的老照片,与充满童趣的墙绘相映成趣;教室内,各类朱砂元素饰品琳琅满目,不少还是师生携手共创的结晶。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在此碰撞融合,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饱含童真的文化长卷。
据悉,万山区幼儿园创立于1975年,前身是原贵州汞矿子弟幼儿园,如今园内156名幼儿,其中三分之一是汞矿职工的后代。在这里,了解朱砂文化已然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必修之课。
“我们以‘朱砂文化’为突破口,鼓励教师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聆听朱砂开采背后的故事,感受其蕴含的深厚底蕴,让‘爱国汞’工业文化精神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文淑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