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祖嘉 王华
春风拂过北盘江岸,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的群山悄然披上新装。赭褐色的果树枝头,无数花苞含苞待放,只待三月暖阳轻抚,便将化作漫山香雪,用一树树皎白芬芳,预告着今年“甜蜜”的丰收。
致富村种植了四月李和蜂糖李共计8000余亩,其中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致富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镇宁蜂糖李种植示范村。然而,致富村发展蜂糖李产业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全国人大代表、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丹回忆,她初到致富村时,这里还是一个山坡荒芜、村道杂乱的偏远山村。
镇宁自治县,深处滇桂黔石漠化区域,尤其是六马、沙子、良田、简嘎等南部乡镇,曾深受石漠化面积广泛、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困扰,发展之路荆棘丛生。
2014年,镇宁自治县大力推动镇宁蜂糖李的规模化种植。镇宁蜂糖李树凭借庞大的根系和强大的土壤抓力,成为绿化山体、锁住水土、平衡生态的得力“帮手”,迈出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一步。
2016年,镇宁自治县大规模发放蜂糖李树种,在村干部的积极带动下,致富村的蜂糖李种植逐渐有了起色,开启了践行“两山论”的探索之旅。
2018年,“90后”的卢丹担任致富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山更绿、果子更好,卢丹积极邀请农技人员在致富村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用有机肥精心滋养土地,采用物理、生物方法科学防治病虫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蜂糖李的品质,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筑牢根基。
2024年,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值近30亿元。这一耀眼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个像致富村这样的村子积极践行“两山论”,努力奋进的成果。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镇宁自治县始终立足石漠化治理,精心规划“空间+纬度”生态保护策略。如今,镇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1.89%稳步提升至65%,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六马镇作为镇宁蜂糖李的核心产区,凭借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卓越成绩,于2023年荣获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践行“两山论”的典范。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探索绿色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蜂糖李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深度拓展乡村旅游的广度与深度,让致富村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卢丹坚定地表示,奋斗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位村民推开家门,都能亲身感受到“两山论”带来的美好生活,让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成为致富村发展的永恒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