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云南:“漂流”党建促湖兴
  ■云南法制报记者 门丽娜 孟维东 甘仕恩
  “油菜花开满地黄,微风吹拂金波荡。”云南省罗平县的油菜花美景堪称中国早春最震撼的自然奇观之一。每年2月至3月,这片被喀斯特峰林环抱的土地便化身为金色的海洋,以磅礴的气势与诗意的细腻交织成一幅令人沉醉的田园画卷。然而,在罗平,不仅花美,湖景更是迷人。你只需要驾车穿过罗平县城沿着盘山公路行驶1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有着“一水连三省,万峰映一湖”美誉的万峰湖。
  万峰湖共管水域涉及云南罗平、贵州兴义和安龙、广西隆林和西林5个县(市)11个乡镇。罗平境内水域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占总水域面积的7%,属尾水水域,湖岸涉鲁布革乡9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站在鲁布革乡三江口码头眺望,烟波浩渺、碧波万顷,湖对岸广西、贵州的崇山峻岭尽收眼底。
  时间回溯到1998年,天生桥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万峰湖,湖面网箱养鱼成为库区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此后10余年,随着养殖户的增多,三省(区)养殖户之间争夺水面资源的矛盾逐渐凸显。每逢枯水期,鲁布革乡的渔民就开始犯愁,由于水位下降,需要把养鱼的网箱拖到属于广西或贵州的高水位区域养殖,可时常因为对方收取停驻费或其他矛盾纠纷摩擦不断。
  为解决矛盾,维护大家共同利益,2010年8月,在当地党委的支持下,罗平县鲁布革乡舌坡社区中寨居民小组组长、养殖大户韦会林召集相邻的云南舌坡、广西八大河、贵州安沙3个村的18名基层党员,在鲁布革乡辖区三江口码头用铁船搭建的“水上超市”里,举行了滇、黔、桂漂流党支部委员会成立仪式,由韦会林任党支部书记,广西、贵州的社区党员分别任副书记。
  鲁布革乡乡长吴朝平介绍,漂流党支部成立后,不仅协调解决了养殖矛盾,三地还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发展共谋,群众遇到困难事,不用跑远路,可以就近找他们及时解决。漂流党支部还创建了“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开展科技培训、结对帮扶、流动服务等,服务当地644户渔民。当年,渔民家庭人均收入由过去的1000元提高到5000元。
  2013年8月,漂流党支部升格为滇、黔、桂跨省区联合党工委,党工委书记由3个乡镇党委书记轮流兼任,每届任期一年。联合党工委成立后,加强了三地间各项工作的交流,拓宽了服务领域,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抓、服务联做、治理联动、文化联育的跨省区党建示范区,成功将一个“三不管”的盲点地带转变为和谐稳定、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其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群众心声】
  湖面养殖取缔后,为解决群众增收致富的问题,鲁布革乡结合本地气候、生态、资源、区位特点,引进有经验有能力的种植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劳动力转移等方式,大力发展热区水果种植。充分利用上海援滇资金补助1940万元,分别建了多依沃柑、八大河牛油果、六鲁油茶、六朋香椿等种植示范基地,同时鼓励村(组)带头人,探索发展百香果、甘蔗、魔芋、滇红花等。目前,全乡沃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油茶果10000余亩、泰国青柚600余亩、生态有机薏仁5000余亩。
  在多依河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何水清说:“我们基地有1000多亩,主要以种植沃柑为主,每天平均用工20多名,每年人工费支出在七八十万元,给当地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让村民收入增长。”
  网箱取缔转产上岸后,韦会林在政府的扶持下种植了50亩油茶果,随着油茶果的成熟,家庭收入也增加了。望着自家下方碧波荡漾的万峰湖,韦会林心潮澎湃,他坚信随着万峰湖的治理,生态产业效应凸显,未来一定可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