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贵州:水清岸绿百姓富
游客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万峰湖乘坐快艇游览。

  ■贵州法治报记者 匡奇燃
  草木争春,碧波荡漾。驻足万峰湖畔,在春日暖阳中远眺水天一色的绝美景色,兴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钟世友感慨万千。
  “万峰湖能有今天的面貌,得益于最高检对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直接立案,是黔桂滇三省(区)五县(市)联合治污成就的体现。”钟世友说。
  万峰湖,曾因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网箱养鱼无序发展,导致水质恶化。黔西南州率先部署开展“清源、清网、清岸、清违”专项行动,推动万峰湖综合治理。但由于三省(区)水域分割管理,治理主体分散、步调不一、补偿标准各异等原因,导致万峰湖生态治理遭遇“瓶颈”,难以突破。
  “我们这边要取缔网箱,渔民就把网箱拖往广西水域,但还是在同一水域,达不到治理目的。除此之外,水面浮房、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也对万峰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钟世友说,2019年12月,最高检决定对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方才找到破局之策。
  2020年9月,通过检察机关与黔桂滇三省(区)行政机关的共同努力,共拆除非法养殖网箱53.93万平方米,水上非法浮房、钓鱼棚等设施899个,清理湖面水域面积8.1平方千米、垃圾22万吨。
  为推动万峰湖水域后续的联防联治,破解跨区域执法普遍存在的难题,贵州兴义市、安龙县、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云南罗平县共同探索建立了黔桂滇三省(区)五县(市)万峰湖保护开发联席会议机制,达成了“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机制、统一标准、统一治理、统一执法、统一开发、统一运营、统一品牌、统一受益”的工作共识,切实推动五县(市)实现一汪湖水、一个政策、一管到底,着力营造同湖同策、共治共享新局面。
  2023年1月1日,由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编制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出台实施,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万峰湖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法治保障。
  “现在,万峰湖大部分时间能够达到Ⅱ水质,被授予‘2023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称号。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水最清澈时,能够看到水面以下十多级码头的台阶。”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波自豪地说道。
  “为巩固万峰湖综合整治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兴义市将‘退渔还湖’综合整治与特色农业、生态渔业、体旅产业相结合,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多渠道增加上岸渔民经济收入,让沿湖群众共享绿色、生态发展红利,实现绿水青山常驻、群众收入可持续增加。”据钟世友介绍,截至目前,仅兴义市沿湖乡镇种植精品水果5.5万亩、板栗10.3万亩、油茶1.4万亩。持续培育木野脐橙、茗柚泥凼、盘江果园等精品水果品牌,打造万峰湖农业品牌,提升万峰湖区域农产品品牌价值。
  【群众心声】
  “我用烤酒的酒糟来喂鱼,来买酒的我就送灵芝,生意好着呢!”家住兴义市南盘江镇田寨村纳桑组的李朝益,曾在湖面养鱼10多年。转产上岸后,他去给种灵芝的老板打工,学到技术后自己在林下种植灵芝10多亩,同时还发展酿酒、陆基养鱼等产业。
  同是转产上岸群众,韦国学则利用自家房屋在南盘江镇巴结街上开起客栈,一家人共同经营。“总的有9间客房,遇到节假日几乎爆满,来晚了还订不到房呢!”韦国学对当前客栈的生意很是满意。
  在南盘江镇歪染村,漫山遍野的沃柑刚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游客入园采摘,果树上依稀还能见着一些孤零零黄橙橙的果实。“每年年底,到了摘果子的季节,自驾前来采摘的游客蜂拥而至,场面十分火爆。此外果园雇人采果,每天用工量在200人左右。”果园管理人员周淑友说,湖畔群众虽然不养鱼了,“岸上文章”也带动了沿岸不少群众转型发展。
  “这里风景美、环境好,能够让人放松身心、卸下压力,暂时抛下一切忙碌和烦恼。与其说来这里钓鱼,不如说是打着钓鱼的幌子来这儿度假。”钓友辜芳毅是湖南人,近年来在盘州做事,经朋友引荐“结识”万峰湖之后,一有时间他就约着朋友来万峰湖垂钓,每次都要在钓鱼棚里住上四五天。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