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基层
第05版:平安贵阳
第06版:平安贵阳
第07版:区域
第08版:消防
标题导航
松桃:“四连招”助推农村基层党建展新颜
平坝消防“防灭一体·融合共治”工业园区消防治理新模式获安顺市委深改委改革创新成果第一名
观山湖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劳务纠纷案
三穗县法院:借助民俗活动开展法治宣传
大方县检察院:用“三心”做实律师接待工作
玉屏检察院:召开“玉未央”未检工作室新闻发布会
公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桃:“四连招”助推农村基层党建展新颜
■通讯员 文勇军 莫徐林
松桃自治县不断推进“强村富民”行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亮颜提质”行动,一幅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力强基固本、强村富民、人才赋能、基层善治等重点工作,打好农村基层党建“组合拳”,构建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强基固本“谋高招”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提高党员队伍“含金度”。制定《松桃苗族自治县2024年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明确发展党员工作材料清单,严格发展党员312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271名,高质量发展党员队伍。全覆盖开展党员培训教育行动,组织党员参与省市县级培训和基层党委兜底培训3.6万余人次,对1000余名流动党员落实结对帮教管理。
育好村级发展“领头雁”。深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源头培养”工程,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27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1.3%。持续擦亮“莞孵松才”品牌,组织村“两委”干部赴东莞参加“百人跟岗”行动,着力增强履职本领。组织村干部培训4000余人次,驻村干部培训900余人次,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建强基层组织“桥头堡”。实施“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对全县496个村(社区)逐一过筛排队,确定软弱涣散或后进村党组织,科学制定“一村一策”53个,建立联村包保机制,全面推进整改提升。新建和修缮村党组织活动阵地29个,选树培育村(社区)党组织“名支书工作室”5个,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围绕强村富民“出实招” 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赋能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深入推进“强村富民”行动,以“两强两富”为目标,组建“强村富民”行动工作专班,创新实施强村富民“八大提升行动”,推进28家县乡强村富民公司、90家强村富民工坊规范运营,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45万元以上或收益达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共176个,同比增长7.9%。
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高质”。依托县、乡两级28家强村富民公司,牵头发展生猪、禽蛋、辣椒、茶叶、稻—耳轮作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搭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基地,带动全县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致富。2024年,全县完成生猪出栏73.5万头,家禽出栏360万羽,禽蛋产量4.3万吨,种植订单辣椒1.8万亩,食用菌300万棒。
实现三资监管“提档升级”。积极探索“三资”监管有效路径,成立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设置27个乡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专岗、496个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专员,有效有力推进村集体经济“三资”规范运营管理。制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前置审查,规范村级财务运行。
围绕人才赋能“创新招” 建强乡村人才队伍
抢抓契机育才。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抢抓“人才编制池”“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红利,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600余名,培育培养“五类人才”6000余名。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战略协议,加强锰系技术人才培养,着力破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难题。
用好平台育才。抢抓“组团式”帮扶机遇,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加强与中国振华集团合作,联合打造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培养首批工业机器人行业“现场工程师”110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123”工程、“一户一名大学生”计划,着力将松桃建设成为人才高地、创业福地、兴业宝地。
注重基层育才。发挥好农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作用,成立县级农业技术服务团1个,设立指导组27个,实现全县产业指导帮扶全覆盖。创新实施强村富民“1+1”金融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选派74名优秀金融业务骨干到村兼任党支部书记等,着力把金融服务链接到乡村产业发展上。
围绕党建领治“展亮招” 打造善治和美乡村
优化治理网格。扎实开展“亮颜提质”行动,组织实施清牌子、清制度、清环境等工作,切实减轻村级负担,提升村级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基层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524个,优化整合全科网格1842个,组建网格党小组1121个,狠抓基层社会提质治理。
创新治理模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中心村党委(党总支)试点工作,推动单村“分散运行”向区域“融合共进”转变。打造农村综合性改革省级示范试点项目,推进国家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和“强村富民·和美乡村”特色小寨试点建设,书写基层实践生动答卷。深化“红先锋·微管家”基层治理改革成果,推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1+3”治理模式,推动村级治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激发治理活力。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松桃”活动为载体,提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构建1+13+N支志愿服务队格局,用好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队、青年突击队“三支”队伍,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场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