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开阳县检察院《护苗》短视频:让检察普法走“新”又走“心”
《护苗》普法短视频片头。

  ■ 记者 汪林静
  在2024年贵州省“E法黔行·网络普法看贵州”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中,一条名为《护苗》的普法短视频荣获三等奖。这部由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原创的作品,以未成年人视角展开,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3分钟普法短片创作背后,是多起令人痛心的真实案例,是检察官与新媒体的火花碰撞,是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矢志初心。
  记者从开阳县人民检察院了解到,《护苗》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幼苗,即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近年来多起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
  而这样的案件并不是个例,近年来,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虚拟身份侵害未成年人现象层出不穷,对未成年身心造成极大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为了有效遏制此类案件蔓延的趋势,作为检察新闻工作者,更加坚定制作一部保护未成年人作品的想法。面对这些数据和这样的案例,检察官陷入了沉思,该如何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普法宣传?
  于是,检察官们开始了与新媒体的火花碰撞。据开阳县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负责人张晶晶介绍:“《护苗》这部作品从创作之初,就力求改变传统方式,将案例改编成具有直观感的故事,再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方式进行展示。”短片内容兼具故事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又回避了敏感情节。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抓住一个“真”,突出一个“实”,抒发一个“情”,让一个个看似严肃的案例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福梅说。《护苗》借鉴探案类动漫叙事风格,以检察官办案为主线,引导故事情节查疑析惑、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检察官语言贴近顺口溜,反派人物采用敲碗说唱,语言风格辨识度高,利于受众理解。
  说到创作中印象最深刻故事,张晶晶回忆道:“《护苗》在创作中最想表现出的就是真实感、带入感、现场感,为此我们团队专门邀请了心理咨询师,咨询那些受过伤害的孩子的真实心理历程。咨询师提到,很多孩子在遭受侵害后,连简单的日常交流都充满恐惧,会下意识地逃避人群,自我封闭。”
  这一点让创作团队深受触动,为能使观众直观感知这种状态,视频创作时以灰色调画面及紧张的音乐旋律快速抓住观众并清晰交代案情。其中涉及未成年人主题的视频,尺度把握是重中之重,创作团队反复斟酌、反复修改了十几稿。最终运用了花瓣凋零、阴雨绵绵等隐喻手法,表现案件的严重性。色彩运用上,前期的黑暗压抑与后期的温暖明亮形成鲜明对比。
  “就好像真的能看到那个孩子从痛苦中走出来,我们都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也让整个微动漫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刻。”张晶晶说。
  此外,《护苗》创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长里,既完整呈现性侵害未成年案件的司法流程,又能融入司法救助的暖心细节,同时还要确保内容通俗易懂,让大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能轻松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对脚本进行了数10次的梳理和修改。
  同时,还邀请一些家长和孩子提前观看样片,收集反馈,根据反馈不断调整优化,才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微动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护苗》还荣获第九届全国检察机关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征集展播活动全国十佳微动漫奖和最佳配音奖。创作背后是开阳县人民检察院深入一线的扎实调查,精雕细琢的创意制作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矢志初心。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期待中,整合宣传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在实践中完善创作、表演、拍摄、运营能力,让检察普法走“新”又走“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