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黔西市:“四位一体”推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
“水西护‘未’”队队员与学生谈心。

  ■ 通讯员 郑晓楼 杨春
  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来。2024年以来,黔西市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以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引领,联合黔西市妇联、团委、关工委、公安、教育等10部门创新打造“水西护‘未’队”工作品牌,通过构建普法教育矩阵、安全防护网络、护犊关爱救助、社会治理闭环的“四位一体”体系,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新路径。
   多元滴灌式教育 扣好第一粒“扣子”
  2024年以来,水西护“未”队以“法护成长育见未来”为主题,针对学校及学生不同需求,结合各部门职能职责,分门别类精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共同构建普法教育矩阵,以滴灌式普法为在校学生定制法治课程,为广大学生在法治教育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检察机关负责的普法教育工作中,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宣讲基础,通过案例讲解,向参与活动的家长们深入浅出地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们依法带娃,有效促进孩子与家长的良性互动;在妇联负责的关爱教育中,通过爱心妈妈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其生活、学习状况,帮助未成年人学会对一切可能伤害自己的行为勇敢说“不”,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关工委负责的爱国主义教育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爱国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团委、检察机关共同负责的警示安全教育中,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警示教育,为学生们提供生动的法律教育课程,引导他们珍惜未来,远离犯罪;在公安机关负责的安全教育中,结合当前的安全防护重点,就防范电信诈骗、遵守交通规则、网络安全、季节性安全提示等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共同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安全、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
  2024年以来,黔西市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普法教育矩阵已初步形成,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工作职能,结合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普法教育,同时还根据学校急需的普法内容,个性化定制普法课程和方式,确保普法教育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多元滴灌式教育。
  协同联动式监督 织牢安全“防护网”
  “水西护‘未’队开展的系列活动给校园周边商铺经营者和师生都带来了极大的正面影响,联合督导检查行动净化了校园周边的环境。”2025年1月10日,在黔西市沙井中学,观音洞镇党委副书记夏海不由感慨道。
  水西护“未”队在校园滴灌式教育的同时,还以协同联动式监督为抓手,针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网吧、宾馆及其他场所违规接待、容留未成年人等重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织牢安全“防护网”。
  工作中,水西护“未”队队员采取菜单式监督方式,不仅向乡镇干部询问校园周边存在的问题,还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从根部铲除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同时,根据各单位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开展点对点监督,对影响校园周边安全的问题进行地毯式排查;在履行检察职责中,不仅加强法治宣传,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到社会监督中,实现大众监督;此外,运用数字监督,借助“守未联盟APP”智慧监督平台实现线索实时受理,不断对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问题进行曝光,倒逼各行各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024年以来,水西护“未”队联合各职能部门在针对校园周边安全治理及文化市场整治中督查整顿6次,涉及重点场所100余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5个,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对2家宾馆进行行政处罚,发出《检察建议》7件并督促整改,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护犊子”式关爱 检察温度“浸童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水西护“未”队建设“黔西市家庭教育指导站”,组建一支“一志一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团队,招募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志愿者33名,自开展工作以来,对涉案未成年人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67份、《督促监护令》(以下简称《指导令》《监护令》)160份。
  “你要相信,检察机关一定会全力保护你和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也是你和孩子们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2024年9月26日,黔西市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向一名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问题家长”发出《指导令》和《监护令》时坚定地说。
  原来,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发现小红、小丽(均为化名)的母亲平时疏于与孩子沟通交流,缺少对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家庭监护能力不足,致使小红、小丽成为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为适时纠正偏差,检察官与该名“问题家长”从孩子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给予家庭教育指导。责令其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规定,并当面送达《指导令》和《监护令》,签订了加强监管的《承诺书》,要求“问题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水西护“未”队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体现特殊、优先保护原则,建设“黔西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一次性完成案件询问、证据提取等工作;成立“未成年人教育观护基地”,让未成年人在基地实现强化道德修养、提升法律素养、掌握一技之长等目标,努力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找准人生方向。
   共融共管式治理 强化护未“执行力”
  一直以来,水西护“未”队在法治宣传工作中不断创新,通过集中各职能部门职能和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确保普法教育取得实效。
  探索打造法治嘉年华巡展宣传活动。水西护“未”队通过案例图解、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基地流动巡展,图文并茂地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治教育充分、全面、深入、系统。同时,打造“法治教育大礼包”,创新多元普法载体,其中包含微视频、情景剧、VR体验等6类宣传产品,并依托“守未联盟APP”平台打造“云端法治课堂”。此外,设置“法律知识大闯关”“法治打卡”“模拟法庭”等互动活动,针对同学们密切关注的话题开展法律知识问答和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法治嘉年华”。
  水西护“未”队还利用乡镇集市、节前学生返家等时机,围绕“青春自护,从我做起”开展流动宣传31次,涵盖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演练、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在宣传中结合文化、娱乐等元素,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组建警车宣传方队,通过“乡村大喇叭”模式开展护未法治广播,突破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止于至善’的检察情怀,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黔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淳表示,将持续深化“水西护‘未’”队品牌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将政策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底,并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晴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