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赤水市:普法宣传接地气入人心
由民警、消防员组成的“茶馆磕子匠”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通讯员 王长育 摄(贵州图片库 发)

  ■ 记者 姚强
  2月21日,是赤水市大同镇赶集的日子,普法宣传志愿者陈大姐和往常一样,坐在街头的一家茶馆里,又当起“茶馆嗑子匠”,向进茶馆喝茶的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接地气而又风趣幽默的讲解,让众多喝茶人听得入神。
  这样的普法场景,在赤水市老街古镇天天上演,这也是赤水市创新的普法形式之一。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赤水市坚持守正创新,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方式、突出宣传重点,不断推动普法宣传从单向式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转变,提升全市人民学法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注入普法“新活力”
  “只要来赶集,我喜欢去茶馆边喝茶边听普法宣讲,‘嗑子匠’们讲解的许多法律条款,既接地气又符合农村实际,能从中学到不少法律知识!”村民李大哥笑呵呵地说。
  在赤水方言中,“嗑子匠”是指擅长跟大家讲故事的人,并且能将内容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在遍布赤水大街小巷的茶馆里,“嗑子匠”借用群众休闲时间,宣传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近年来,赤水市司法局利用“茶馆嗑子匠”品牌,融入法治宣传内容,通过“茶馆嗑子匠·普法讲堂”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在长沙镇,“长沙大妈”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编创的方言快板《趣说民法典》“声”入人心,“打竹板,喜洋洋,我们来登场,法治赤水要发展,我们一起来宣讲,我们一起来宣讲……”该镇将法治元素融入乡土文化根脉,组建了一支以“长沙大妈”为主的“大妈说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伍,在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快板中,形成了自觉学法、主动普法、全民守法的新风尚。
  “不能贪小便宜把银行卡或微信借给别人收钱。”“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需和善友好,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在大同镇的各村寨,不少年轻阿妹则利用乡帮会、群众会、院坝会、走村入户等形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此外,赤水市还推出“法治小喇叭”“谐音梗普法”,制作“快闪视频”,自编自导自演普法短视频,印制“赤水普法”抖音号二维码于各类法治宣传用品上,便于广大群众随时随地扫一扫、学一学,以低成本、高效率、深覆盖等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树立群众做事守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
  近年来,赤水市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巾帼普法宣传员作用,打造了一个个“普法品牌”,为传统法治宣传教育增添新活力,营造全市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氛围。
  打造普法“新阵地”
  赤水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注重部门协同配合,将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独唱”逐步发展为各部门“大合唱”,切实形成网络普法合力。
  三十里河滨大道是赤水市区的一条景观休闲大道。大道上绿树成荫,舒适的座椅、宽阔的木栈道等休闲设施完善,是市民们运动跑步或漫步纳凉的好去处。政府部门在这里专门打造了赤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设置了包括主题标识、扫码听法治故事、以案释法、宪法雕塑、法治与人生等宣传栏共五大类100件各具特色、各有寓意的法治文化景观设施。
  “只要扫一扫大道边二维码,就可以边跑步边听法律知识小故事了。”市民林先生说。
  此外,赤水市还充分发挥自有媒体主阵地作用,不断探索“融媒体”普法新思路,深入推进“互联网+法治文化”,采取直播、动漫、图说、短视频等方式,使互联网变成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截至目前,在“赤水融媒”微信公众号开设“普法微课堂”栏目,发布法律法规163期,“赤水公安”微信公众号“反电诈有奖问答”参与人数达3500余人(次)。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赤水市开展线上“以案释法”400余期,发布典型案例50余期,阅读量达10万次。
  探索普法“新方式”
  赤水市采取重点突出网络普法、线下普法跟进的方式,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法治宣传模式,推进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网络。其中,突出关键少数针对性普法力度。
  聚焦“关键少数”。充分发挥“法宣在线”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作用,组织全市7349名国家工作人员通过“法宣在线”APP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每年开展学法考试,参与率、及格率连续三年100%。拍摄“赤水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60度全景视频,采取VR全景、语音图文介绍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布展播,全市干部职工全天候24小时可随时随地浏览学习。
  突出青少年群体。充分利用赤水融媒宣传优势,制作动漫、短视频、图文故事等积极向青少年群体普及防网络沉迷、防止校园欺凌、防性侵等内容,拍摄《普法快板: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勿毒一“试”》《增强网络意识·提升信息素养》等短视频20余期,制作画报40余条,其中《禁止校园欺凌》等4则短视频以谐音、轻快、“洗脑”特点获得广大好评。
  积极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以实例改编、真人演绎的方式,采取群众“看得懂”“感兴趣”的形式进行释法析理,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您知道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是什么吗?》《“长沙大妈”用快板“趣”说民法典》《借张卡犯罪好不好》《命运的齿轮扭转从吸第一口开始》等普法短视频,将防范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禁毒法、民法典等内容融入到紧凑精炼的故事情节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浸润式普及法律知识。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