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用“网言网语”讲好法治故事
——黔南法院打造“法治黔南”网络普法品牌
  ■记者 罗翔
  “我感觉这种普法方式很好,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老年人适用,以后出门不再担心被骗了。”每天早上起来,独山县井城街道的张大妈都要拿出手机准时打开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的视频号,观看“全民动员、守住养老钱”网络直播活动,法官通过剖析真实案例、揭露相关作案手法,阐述老人受害心理、分享有效反诈干货,鲜活的案例,生动的场景,入脑入心。
  “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原理,为公众释法说理,这种普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走进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宣传科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种网络普法精品文案,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宣传科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互联网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黔南法院以案为轮,以网为翼,不断尝试创新网络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使原本严肃的法院审判工作场景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中亲切直爽,有法理、有原则、有态度、有温度,赢得网友关注,更赢得民心。
   筑牢网络普法阵地
  
筑牢网络普法阵地,传播法院工作强音。近年来,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网络普法宣传工作,始终将其置于法院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形成全州法院上下“一盘棋”的网络普法宣传工作格局,确保网络普法宣传与审判执行等中心工作紧密融合、协同推进。同时,将普法工作目标融入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网络普法宣传工作成为推动新闻宣传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
  黔南法院根据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和受众群体,精心打造自媒体矩阵,制定个性化的网络普法内容在自媒体平台精准推送,创作普法趣味性强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展播,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普法需求。
  通过开展线上普法,提升司法透明度。黔南法院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对重大案件庭审、法院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进行直播,让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了解法院工作动态。在直播过程中,设置互动环节,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通过直播活动,不仅提高了司法透明度,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也让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截至目前,通过直播庭审方式普法已达3.5亿人次,网络发布普法视频784个,总播放量超2.5亿人次。
  主动赋能,深入服务群众。黔南法院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快、关注度高、互动性好的特点,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搭建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为民便民利民。
  创新网络普法方式
  如今,远在罗甸县的10所学校1.24万余名师生,不用走出校园,就可以在各自校园新媒体平台上观看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将审理的两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
  “10所学校的师生同步旁听了庭审,改变了传统的线下授课覆盖范围小、形式单一的局面。”庭审法官介绍说,这种普法宣传方式也是黔南法院对“法治副校长”讲授法律知识由传统实地教学向新媒体转变的有益探索,以可视化、体验式方式拓展了法治宣传的广度与深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网言网语”讲法治故事,网民愿听、想听。近年来,黔南法院抓住和深耕社会热点,主动“傍”热点普法,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针对网络诈骗、森林防火、酒驾醉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社会问题,采取网上庭审视频直播,以案释法、视频普法等形式,用生动案例、通俗语言在网络空间讲法律,让法治宣传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2024年,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制作发布的《野外用火别大意,多人因烧山被刑事拘留》《韦某在田中除杂草引发山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补种马尾松》获2023年度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
  “我们通过网络发布了一批涉农民工工资、执行听证、行政诉讼、失火罪、破产审判、环境资源审判、未成年人保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消费者权益保护、毒品犯罪、执行工作、侵权保护等典型案例,强化对典型案例深度解读,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原理和社会意义,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引导公众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宣传科工作人员介绍说。
  典型案例是法院网络普法宣传的生动素材。近年来,黔南法院深耕“法治黔南”新媒体矩阵普法IP体系,更加注重从众多案件中挖掘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典型法律意义的案例,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发布典型案例、庭审实况和普法微动漫,全网播放量近10亿次,意味着近10亿人次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到了黔南法院普法作品的法治熏陶。
  打造网络普法品牌
  网络普法重在品牌打造。近年来,黔南法院坚持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结合工作实际,在内容上,依托审判执行和法治人才资源优势,以法治故事讲述者的定位跻身舆论场,依托网络自媒体矩阵,持续发布以案释法、法官说法、社会正能量、时事热点等网民关心的内容,解答网民普遍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以网民需求为需求,主动赋能新媒体,播放量达1000万+的爆款产品迭出。
  马路上被狗咬伤该向谁要赔偿?副州长出庭应诉,“官告官”胜负谁定?在黔南法院,这些根据真实案件制作的普法视频,不仅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而且让法院的审判工作真正从“遐想”慢慢进入群众的“视野”。
  打开黔南法院自媒体平台,“法律的守护者”“彰显司法公正”这样的评论屡见不鲜。如何让网络普法宣传深入人心,黔南法院铆足了劲头。5.4亿人次通过直播庭审方式知法懂法;国家宪法日,法官走进抖音直播间释法、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小时内近20万人次在线观看……
  精品力作精彩呈现。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创建“法治黔南”短视频普法品牌,发布以案释法、违法犯罪警示等类型作品,截至目前,播放量已达3.9亿人次。创作的《扫黑使命》《为了绿水青山》等普法微电影,观看人次超过10万+。同时,该院还在微信公众号增设网上缴费、预约立案、网上立案、公告查询、智能法律问答等功能,账号黏性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也随之增加。
  “法院网络普法宣传工作肩负着传递司法声音、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使命。”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罗朝国表示,黔南法院积极顺应时代互联网发展潮流,勇于探索创新,优化方法措施,不断提升网络普法宣传质效,以网络普法之力铸就法院之魂,为推动全州法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