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版
发布日期:
黔东南:法治赋能建设和美乡村
矛盾纠纷化解现场。

法官走进学校开展法治宣传。

在榕江县“村超”赛场,民警在游客通道上巡逻执勤。通讯员 潘邵平 摄(贵州图片库发)

普法志愿者向群众发放普法宣传纪念品。通讯员 邹光学 摄

  ■记者 常玥玥 陈莉 通讯员 刘洪琴 吴华珊 傅钰喻 吴沼江 邹光学
  乡村治,则天下安。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4年,黔东南州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于职守、顽强拼搏,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有效维护了全州社会总体和谐稳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全州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法力量。
  全州政法委系统立足宏观大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凝聚力量、引领方向的关键作用,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的“大脑中枢”;法院系统秉持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坚守着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的“公正天平”;检察系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依法履行法律监督、维护法治秩序,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的“免疫系统”;公安系统以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的“钢铁拳头”;司法行政系统用默默的耕耘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的“调和药剂”。
  2024年,全州政法系统持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系列工作机制,促进乡村地区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全力维护基层社会大局稳定,助力全州巩固衔接续写乡村振兴新答卷,民生事业实现新提升,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
  政法委:
  法治赋能激活和美乡村“新密码”

  岑巩县某小区路灯损坏,给居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辖区网格员得知此事后多方协调修缮。
  “回家的路灯亮了,现在我们夜间出行既方便又安全,感谢街道、社区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小区居民黄女士激动地说道。
  路灯重新亮起,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居民“稳稳的幸福”。
  黔东南州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网格事件闭环处置机制,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让各类网格事件及时有效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
  黔东南州司法局将矛盾纠纷“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融入政务新媒体建设运营中,积极排查化解线下难以掌握的矛盾纠纷;岑巩县公安局以“无限民力”延伸“有限警力”,创新打造以“警地融合+警民共治+数据赋能”的“岑义警务”社会综合治理改革品牌;天柱县白市镇探索“分类施策”工作法,实现工作有人抓、诉求有人听、纠纷有人解……
  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黔东南州总结出更多符合地方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近日,台江县萃文街道组织村民集中观看《黔东南州法治警示教育专题片》。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村民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条文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黔东南州委政法委紧扣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围绕矛盾纠纷化解、预防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防范道路交通事故、防农村火灾等,选取群众身边典型案例,精心制作宣传《黔东南州法治警示教育专题片》《黔东南州命案防控警示教育片》,累计播放专题片50187场次,实现全州2436个村(社区)全覆盖,观看总人数达228.94万人次,切实达到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示警效果,为和美乡村建设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
  未来,黔东南州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全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以法治力量激活和美乡村建设“新密码”。
  法院:
  扎根民族特色土壤 奏响和谐乡村乐章
  “同船共渡讲缘分,姻缘前世注定的;结成夫妻要和气,互敬互爱心莫移……”
  近日,在榕江县人民法院民歌调解室里,歌师用美妙的歌声讲述了从谈恋爱到结婚、生子、抚育子女的历程。现场,一对心生嫌隙互相埋怨的夫妻听着歌师的歌声,回想起多年来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泪湿了眼眶。后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还给调解室送来在当地寓意为十全十美、团圆美满的十双筷子。
  “民族地区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我们充分挖掘和运用民族文化特色,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黔东南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黔东南法院立足于区域特色,以“调解组织+法官指导+审判”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共治。
  “通常我们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先由‘五老’进行调解,如果他们处理不了,再由党员和联户长进行调解……”在黎平县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会上,黎平县优秀人民调解员、敖市镇蒙村村党支部书记石国远用生动的案例、朴素的语言向全县160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人民调解员分享了蒙村村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故事。
  黔东南各级法院主动邀请乡村治理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民调解员、业务骨干代表对人民调解员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
  2024年5月15日,黄平法院组织普法宣传员来到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四月八”节日现场,用“双语”鼓励群众要学好法、用好法,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让老百姓在享受集会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知识。
  黔东南法院深入开展送法进乡村普法活动,以“双语”普法、“巡回审判”等多种形式为村民送上“法治大餐”。
  据统计,2024年黔东南法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57场次,覆盖243所学校、108个村,受益群众7万余人次。
  检察:
  以高质效履职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2024年4月,三穗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实地查看一处曾被破坏的耕地时,该县自然资源局正在组织第三方施工单位对耕地进行生态治理。
  原来,此前吴某向村民租用耕地用于创办砖厂,后砖厂采矿许可到期,吴某既无力支付土地租金,更无法对被占用的耕地进行恢复治理。
  办理该案的检察官介绍:“即使吴某无力恢复,自然资源局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先行恢复,再通过法定程序追究吴某的相关法律责任。”
  2023年12月,三穗县人民检察院向天柱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此后,三穗县自然资源局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将该地块纳入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
  2024年7月,检察官再次回访,该地块已经覆土,附近村民欣喜地对检察官说:“以前种不了地,也拿不到租金,现在耕地恢复后,我们就可以在地上耕种了!”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黔东南州检察机关始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健全同当地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并通过检察建议或公益诉讼等形式督促复垦复耕,让群众不再望“田”兴叹。
  2024年4月,李某等12名绣娘急匆匆地走进雷山县人民检察院。一见到接待她们的检察官,就纷纷说起自己的遭遇。
  检察官在与绣娘们的交谈中了解到,李某等22名绣娘完成某服装公司的民族服饰订单任务后,却迟迟拿不到应得的工资。
  雷山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和司法局建立的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协作机制,为李某等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最终顺利帮助绣娘们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案子虽然办完了,绣娘们的工资也拿回来了,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该案承办检察官漆泽成介绍,为解决绣娘群体权益保障问题,雷山县人民检察院推动出台了县域内涵盖杜绝拖欠劳动报酬、劳动就业歧视等内容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并促使妇女权益保障相关内容写入全县150多个村的村规民约中。
  据统计,2024年黔东南州检察机关共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484件,帮助兑现拖欠工资报酬422.97万元,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助推黔东南州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
  公安:
  强化公安担当 以法治之基筑牢和美乡村之治
  2024年,黔东南州公安系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拳打击整治乡村地区突出违法犯罪,持续升级优化乡村地区警务服务保障,深入推进乡村地区执法普法,切实为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法治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2024年,黔东南州公安机关核查受理“村霸”“乡霸”“寨霸”的线索全部办结,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电信网络诈骗立案同比下降29.88%,损失同比下降40.78%,预后被骗率持续保持12个月“零”发生。
  “喂,派出所吗?我家与邻居发生争吵,对方情绪非常激动,请你们来帮帮忙……”此前,剑河县公安局观么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辖区新合村村民万某报警。民警赶赴现场了解到,2024年10月份以来,万某因邻居万某某家生活用水排放给自己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多次与邻居协商,但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2024年12月17日中午,万某在村里遇到万某某,双方因排水问题再次发生了争执,导致万某某情绪非常激动,无奈之下万某只得向警方求助。
  了解情况后,民警耐心安抚双方当事人,缓和情绪,并及时组织双方当事人在村活动室进行调解。“你们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都要懂得谦让……”调解中,民警从“情、理、法”的角度耐心劝导双方当事人,针对双方争论的排水管修建问题提出建议,寻找双方诉求的平衡点。
  经过长达五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至此,一起持续半年的邻里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2024年,黔东南州共设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警务室34个,配备警力116人,为搬迁群众办理身份证一次性免费邮寄送达服务1.6万余次;全年矛盾纠纷化解率89.98%,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2.27%,有力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案的发生。
  持续深入推进执法普法,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黔东南州公安机关结合红白喜事打招呼工作机制深入农村宣传967场次,到帮扶村开展“法律明白人”宣传培训300余场,推动帮扶村建设法治宣传栏、宣传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1000多个,通过农村“大喇叭”宣传播报2.5万余次,发放宣传资料75万余份,为和美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司法行政:
  “四个进一步”赋能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
  2024年,黔东南州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矛盾纠纷风险进一步化解、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法律明白人进一步优化,“四个进一步”赋能乡村建设促乡村振兴,着力实现乡业兴旺、乡村宜居、群众富裕的宏伟蓝图。
  今年58岁的杨通文,是榕江县寨蒿镇及周边有名的歌师。多年来,他充分发挥特长,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编歌、唱歌,以“民歌调解”的方式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不计其数。
  杨通文介绍,由于他自己喜欢编歌唱歌,村寨邻居也喜欢听,于是就主动帮助村里、镇里把国家法律知识、国家方针政策、矛盾纠纷调解等内容编成民歌,激发群众兴趣,帮助群众理解,有效解决了部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不通、法律理解不足等难题,提高普法质效和调解质效。
  2024年,黔东南州司法行政系统构建起村级调解网络,注重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作用,全州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4040次,调解纠纷17304件,调解成功16692件,调解成功率达96.46%,实现矛盾纠纷在源头上得到预防和减少。
  “这是‘村超’公共法律服务室,您需要什么帮助?”
  “借助‘村超’‘村BA’赛事,将法治宣传融入其中,用法治元素赋能乡村振兴,将法律温度传递给群众和游客。”黔东南州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亦兵说。
  黔东南州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乡村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2024年,黔东南州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192件,办理公证2982件。
  不仅如此,黔东南州司法行政系统为乡村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坚实执法保障,在乡村企业发展过程中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执法干扰,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对涉农领域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乡村市场秩序。
  2024年,黔东南州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评查156件,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清理20件。
  此外,黔东南州积极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作用,2024年,全州2436个村(社区)共配备“法律明白人”1.5万余人,开展“法律明白人”线下培训1460余场次,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2000余场次。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