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人大代表张林鸿:打造规范执法“升级版”

  ■记者 杨情丽
  在法治社会中,严格执法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律师作为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推动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重要力量。”1月20日,省人大代表、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律师张林鸿接受采访时说。
  律师在日常工作中,与执法机关打交道频繁,对严格执法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律师,张林鸿履职以来,从全局出发,为国有经济、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他深入调研,精修议案,抓住每一个机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发声。在张林鸿看来,严格执法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当执法机关能够严格依法办事,及时、准确地收集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时,案件的处理流程就会更加顺畅,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反复和拖延,使当事人能够更快地得到公正的裁决。
  “严格执法为律师履行职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严格执法的氛围下,律师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辩护权、代理权等法定权利,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张林鸿坦言,例如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严格依法进行侦查取证,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审查起诉,律师就能在庭审中更好地发挥辩护作用,通过充分的质证、辩论,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执法环境的复杂性给严格执法带来了困难。一些执法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执法者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难以做到完全严格按照程序执法。例如,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执法者既要维护社会稳定,又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在复杂情况下做到严格执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执法者自身素质的差异也影响着严格执法的实现。部分执法者可能存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执法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执法程序不规范等情况。此外,少数执法者还可能受到利益诱惑,出现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执法队伍形象。
  对此,张林鸿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严格执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提高执法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其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理念。同时,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要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进一步细化执法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同时,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透明度,如推行执法记录仪使用、建立执法信息平台等,让执法过程有迹可循,便于监督和追溯。
  最后,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度和敬畏感,使公众明白严格执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支持和配合执法工作。同时,鼓励公众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严格执法的良好氛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