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构建与实施
  ■熊莉佳 马四补 梅国海 赵爽 田丹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良好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更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和内涵。时珍学院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突出以中医药办学的高等教育特色,凝练“博学多闻、精勤济世”的校训,“求实、进取、创新、报国”的校风,“明德为学、循理育人”的教风,“勤学致用、笃行致远”的学风;秉承“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
  在当代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过程中,“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倡导显得愈发重要,这不仅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深刻传承,更是对高等教育理念的有益延伸。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理念,在理论层面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深刻的指导,并在实践中展现了认知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知行合一”校园文化概念提出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这是王阳明老先生龙场悟道的发源地,在这里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及阳明文化是王阳明先生留给修文的巨大精神财富,数百年来,这份精神不断教育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儿女。作为阳明心学发源地的高校——时珍学院更应该肩负起发扬阳明文化的重任,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散播开来,并结合阳明心学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知行并进的良好品质。
  理解“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概念,增强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这一理念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和活化性,使其超越了单纯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高校作为知识的摇篮,将“知行合一”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文化的契合度体现在其与“知行合一”理念的协同推进,使得高校的培养目标更趋向于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贴近于时珍学院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的发展战略。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时珍学院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通过开展实验实操课程、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实践性强、贴近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知行合一”校园文化内涵
  “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各类的特色班会和实践活动开展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从“扬民族精神品端午佳节”的浓情端午思政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正确树立学生爱国、爱党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时珍学院运用“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内涵进行扩展,不仅强调认知与实践的平衡和价值观的塑造,还涵盖创新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实现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四个内涵点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了一个富有活力、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全面人才的高校文化体系。
   三、阳明文化对时珍学院影响
  “知行合一”校园文化的倡导,强调了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阳明文化影响和价值观的深刻塑造,时珍学院通过“知行合一”校园文化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品德的培养。由校团委举办的“旗帜领航、众志成城、合力抗疫”主题网络作品大赛,学生们积极响应,以视频、绘画、文章、诗歌等形式抒发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深化学生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推崇“知行合一”理念,促进高校培养出更具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该校积极推进“挑战杯”“护理技能大赛”“寻是杯”“实验技能大赛”等,在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不错的成绩,2024年时珍学院在贵州高校智力运动大赛中荣获佳绩。这些比赛不仅提升高校毕业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更让作为社会的参与者的他们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学院认真履行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并结合实际推进以中医药、护理等学科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弘扬中医文化、传承阳明文化、丰富文体文化,形成“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4年,学校先后举办了几场特色的文化活动,从全校师生参与的“趣”享运动“味”你喝彩为主题的师生趣味运动会到第四届中西医护理技能大赛,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并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我,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知行合一”校园文化实践
  (一)学科、项目建设
  学校组织老师学习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鼓励各学科创设特色的课堂思政元素,在理论学习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学校在专注课本和实践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还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社会需求,由此学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竞赛,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从而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
  (二)搭建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与实习机会构建了高校与社会紧密对接的实践平台。通过由学校牵头、教师积极配合签订了“百千万工程”项目,为学生积极构建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与实习机会。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行业导师的带教为高校阳明文化的实践增添了深度。对于需要较强实操能力的专业(如:护理学),学校也为在校生搭建医院场景、实训室,建立了护士站、病房等一系列的实践场所。在完备基础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学院还邀请专业领域的从业者任教,教师在实训场地实地进行教学、与学生分享工作经验,强化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与老师的深度互动,更全面地了解行业动态,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搭建梦想之桥
  对于有考证需求的学生,继续教育学院提供了“一站式”服务,目前学校开设了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育婴师等职业技能考试,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便利,更为他们走上职业道路牵线搭桥。若学生有升学想法,有经验的老师也会自发、自愿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在学院和老师的不断努力之下,学校2024年已有百余人成功考取研究生,这也正是将阳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落到实处的一种表现。
  (四)社会服务
  社区服务与公益活动的开展是将“知行合一”理念融入学校文化的生动表现。学院不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实际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的实践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五、时珍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期,为了迎合现阶段的发展需要,我国需要建设出具有个人发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时珍学院自建校以来二十年余年里,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并努力创办成一所具有个人特色的高校,在不断的努力和摸索中选址于具有浓厚文化的王阳明“知行合一”发源地,自始时珍学院将“知行合一”作为特色创建校园特色文化,在打造成特色校园征途上迈开最重要的一步。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学院需要适时为学生开展弘扬阳明文化和传承红色文化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
  校园文化是一项需要不断扩增内聚力的重大工程,需要贯穿于学院的整体发展之中。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涵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特色的发展文化,时珍学院作为一所以阳明心学起源地、中医药为特色办学的高等学校,更需要将知、行进行统一。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项目编号:GZJG20220882)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