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蔚 何美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革命文化的宣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讲述党的宗旨和好政策,有讲演、发传单、写标语等多种形式。既能亲切地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渡过乌江进占遵义,之后连续打了几个胜仗途经遵义县南白镇。
当时濑板凳(今南白镇)正遇赶场的机会,红军趁着人多便向群众开展宣传。当时群众李祖德像往常一样背着煤巴赶场回来,看见红军正在演讲,他挤进人群,细心听讲。
红军大声讲道:“乡亲们,我们红军是来解放大家,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李祖德和周围的乡亲们听得心潮澎湃,不愿离去。
听完宣讲后,红军向李祖德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并让李祖德帮忙带路,又召集当地“干人”(黔北一带方言,即穷人)开会,研究打土豪分田地之事。第二天召集了包括李祖德在内的十多个“干人”,准备去遵义挑衣服来分给贫困农民。因驻此地的红军接到命令,需要立即开拔投入战斗,结果衣服没有挑成。红军临走时,将没收土豪家产时得来的两把瓷茶壶送给了李祖德。
红军离开后,李祖德一开始把两把壶都埋在菜园里收藏,有一把挖土时不慎挖破,另一把李祖德从土里取出后细心保存。1958年,李祖德将瓷茶壶捐给贵州省博物馆收藏。
之后,李祖德还根据自身的经历特别编了一首花灯曲《红军送我一把壶》,四处传唱。
花灯曲中这样写道:“红军送我一把壶,喝起水来当肉吃。穷人吃了壶中水,千年穷根要拔除。红军送我一把壶,七个大字写上头。打富济贫分田地,干人翻身有靠头。红军送我一把壶,金子银子难买着,红军热爱老百姓,红军在我心窝住。红军送我一把壶,雪亮茶壶似明珠。红军开去打日本,见壶如见太阳出。红军送我一把壶,干人欢笑财主哭。茶壶是我翻身宝,日夜唱灯乐心窝。茶壶编灯唱红军,水干壶烂不变心。翻身不忘共产党,干人心连红军心。”
这首花灯曲调朗朗上口,曲词简洁、直白,情感真挚而温暖。不仅是当时革命运动的反映,也对宣传革命内容、发动群众、推动革命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军在遵义的日子里,老百姓和红军一起打土豪、发传单、写标语,双方结下深厚情谊。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为重视的宣传方式——红色革命歌谣,用最浅显的语言向群众宣传革命主张,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红军途中,通过大量的革命歌谣对群众进行政治主张的宣传。
红军送给李祖德的瓷茶壶通高15.6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8厘米,有些残破,但已经修复,为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多年过去了,茶壶虽已陈旧,可其中的军民情谊至今广为传唱,这把看似普通但又特别的瓷茶壶,深刻地记载了一段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遵义的军民情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