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暖新驿站”有温度 暖心服务“零距离”
——绥阳县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
为“最美外卖配送员”颁奖。

  开栏的话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贵州法治报组织编辑记者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分展现我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新景象,从不同侧面呈现热气腾腾的贵州。
  编辑记者聚焦家乡新变化、假日消费市场、春节烟火气、节日坚守岗位等话题,将笔触和镜头对准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现代化车间,不断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以有力事实、翔实数据生动讲述充满亲情、温暖人心、喜庆热烈的百姓故事。

  ■ 记者 姚强
  1月10日早上,天空中飘起了片片雪花,在绥阳县城洋川街道西街社区暖新驿站,三名快递小哥趁着空闲围坐在一起闲聊。“有了这驿站,不论是喝水、休息,还是困了累了,可以进来这里坐一坐,既温馨又温暖。”一名快递小哥说。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绥阳县委社会工作部运用街道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暖新驿站,正是对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格局的深层考量。这驿站就是新就业群体的“家”,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脚、困难能协调。同时,还便于发动新就业群体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市容环境维护、安全隐患排查等基层治理工作,积极为城市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温暖的“家”
  “以前想上个厕所、休息一下都找不到地方。现在有了驿站,累了来喝口水,还能给手机充个电,放松一下,很棒!”小李深有感触地说。
  绥阳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走访调研,掌握城区内外卖骑手、快递员日常集中活动区域,充分挖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的潜力,按照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打造暖新驿站,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中休息难、喝水难、如厕难等问题。
  目前,绥阳县共建暖新驿站6个,可容纳70余人同时使用。
  走进西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暖新驿站,空调开得室内暖烘烘的,约30平方米的房间里,配置有休息椅、医药箱、雨伞、充电宝租赁等便民服务设施。
  据悉,暖新驿站24小时对外开放。为让更多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了解暖新驿站的准确位置、开放时间,在驿站附近街边都设置醒目指示牌。
  在舒适与便利之间找到结合点,才能真正服务好新就业群体。
  “建设一个暖新驿站并不容易,部门走访选址后,经征求大家的建议,才决定下来。”绥阳县委社会工作部李杨说。
  此前,原准备在洋川街道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1个暖新驿站示范点,为此县委社工部、洋川街道工作人员与10多名快递员、外卖员实地考察交流。其中,“外卖小哥”喻章强直言,这驿站示范点离商圈、商铺距离过远,若在此休息等单,可能会接不到订单。于是,又重新挑选建设地点,将驿站更换到离集中商圈、商铺较近的洋川街道西街社区。
  如今,在绥阳县城大街小巷,一个个驿站“连珠成串”,辐射、惠及更多新就业群体,贴心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学习“课堂”
  为了让新就业群体知道暖新驿站的位置、功能等,绥阳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各街道、社区通过“绥阳发布”“绥阳先锋”等公众微信号发布信息,并通过LED显示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线上线下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
  “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消息,让我们到社区报到,去了才知道社区为我们设有专门的休息室,这下等单的时候就有地方去了。”快递员陈峰说。
  针对网约车、货车司机流动性强特点,开通了线上扫码报到,极大提高报到效率和覆盖面。目前,绥阳县已报到新就业人数117人。
  同时,绥阳县委社会工作部依托暖新驿站的阵地服务功能,引导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亮身份,参加党员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体、参与整治辖区环境卫生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普法、交通安全、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安全意识与守法意识。
  在暖新驿站服务点,及时宣讲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子女助学救助等各类帮扶政策。协同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持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创业帮扶、就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专项服务。
  收集新就业群体“微心愿”,动员党员、社会志愿者、爱心商企等开展“微心愿”认领与帮扶。“我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两天后,社区一位爱心人士给我送来急需的大容量保温杯。”网约车司机胡师傅说。
  绥阳县还常态化开展“三伏送清凉”“三九送温暖”等活动,以多样性服务项目温暖人心、影响人心、凝聚人心,使新就业群体的满意度、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融“新”共治
  “许多外卖小哥、快递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在送餐、派件途中,若发现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问题,会立即拍照上报,还会利用走街串巷之便,宣传政策法规,助力社区工作高效开展。”在李杨看来,新就业群体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与“顺风耳”,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不仅让新就业群体在奉献中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我们接受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很是感恩,要学会反哺社会。”快递员龙哥感激地说,新就业群体不仅需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更需在关键时挺身而出、传递温暖。“我们是绥阳的新市民,为这座城市献一份力是我们应该做的。”
  快递员刘娅是西街社区聘请的民情收集员之一,在一次送快递时,发现一户家庭夫妻正在激烈争吵,她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反馈给社区,社区网格员及时上门了解情况进行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一起家庭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绥阳县新就业群体协助收集民情线索100余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政策法规宣传85人次,参与志愿者服务302人次等。
  对此,绥阳县对新就业群体中凸显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2024年,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民情收集员、政策宣传员等岗位43人,评选出“最美外卖配送员”“最美货车司机”“最美网约车司机”“最美快递员”39人。
  “我们将不断聚焦新就业群体现实需求,延伸拓展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绥阳县委社会工作部党建办负责人王世勇表示,今后,绥阳县将继续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延伸领域和范围,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精准化的服务,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同时,将借助新就业群体熟悉街巷的优势,引导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提高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实现双向奔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