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息烽县公安局青山派出所:“望闻问切”四步法 寻根问源化纠纷
民警调解事了人和。

  ■记者 贾华
  “望”民情、“闻”民声、“问”实情、“切”关键。为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丰富服务群众的举措,息烽县公安局青山派出所积极探索出“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切实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为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入群众“望”民情
  “小徐兄弟,最近生意如何?小孩在学校成绩好不好?”日前,民警杨启在辖区绿化村走访时问村民徐某导。
  “小孩很听话,家庭和睦,现在收入还可以,感谢杨警官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徐某导回答道。
  “望”在先,做到心中有数。青山派出所切实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群众听取心声,主动查摆问题,建立台账,做到辖区大事小事心中有数。用脚丈量民情、用耳倾听民意、用心感受民需。
  同时,该所与乡综治中心、司法所及村委会做到有效沟通、衔接和配合,通过对近年来案件办理、警情处置、人口管理等方面不放心的人和事认真梳理,及时掌握具有预警性、苗头性、倾向性的各类矛盾纠纷。
  对发现的问题,该所逐一梳理建档、全程跟踪、及时管控,切实做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
  线上线下“闻”民声
  “闻”在常,做到及早发现。青山派出所在户籍窗口及值班室设立群众意见本,依托警民联系卡、警民联系群,群众通过联系电话及微信群足不出户线上反映问题,多方倾听群众心声。对收集的问题分类施策解决,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此外,该所还结合社区警务和“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等工作,深入群众,与群众拉家常、聊琐事,让他们敞开心扉、打开心结,将自己或者邻里长期积压在心里不愿讲、不愿调、不愿处的一些隐藏性矛盾纠纷说出来,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早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李所长,感谢你化解了我三叔和我家多年的纠纷,现在我父亲和三叔经常一起上街,两家来往密切。”近日,辖区杨某某在村委会向正在调解纠纷的青山派出所所长李良康感激道。
  据统计,今年以来,青山派出所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起,化解率达100%。
   沟通交流“问”实情
  “问”在勤,积极排忧解难。青山派出所以群众身边的日常生活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民警辅警用心、用情、用力积极与辖区群众沟通交流,甘愿当群众的“好听众”和“倾诉桶”,用心听取群众的“心情”和“隐情”。
  在矛盾纠纷调处中,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处之以度”的方式方法,及时掌握群众的心理诉求和矛盾纠纷症结所在,真正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确保调处有的放矢,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以来,该所积极开展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活动,为群众办实事50余件,服务群众50余人,赢得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精准施策“切”关键
  “切”在准,彻底解决难题。在矛盾纠纷调处中,青山派出所坚持排查与化解并重工作原则,找准矛盾切入点,抓住问题要害和关键,针对不同问题,选择不同方式,分类分级进行调处。
  对当场能够调解的,坚持快调快处;对重大的、暂时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认真分析后形成分析研判报告,及时报送息烽县公安局和乡党委政府,做到上下联动、联调联处,确保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该所向乡综治中心推送各类矛盾纠纷线索19条,并对推送的矛盾纠纷实现100%回访,真正打通了矛盾“症结”,解开了群众“心结”,实现排查、管控、化解和处置四环节有效、良性、高效运行。
  “青山派出所将持续用好‘望闻问切’工作方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思考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摸爬滚打中锤炼过硬本领,想方设法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做到民有所呼、警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李良康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