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金沙县法院安底法庭探索“名誉村主任”解纷工作法——
用好解纷“三宝” 共建和谐新村
了解社情民意。

接待当事人了解情况。

遍访民情。

现场调解化纠纷。

了解案情。

调解矛盾纠纷。

案件成功调解。

安底镇风光。

  ■ 通讯员 肖韵歆 李厚成 记者 贾华
  “三访、三调、三讲”,是毕节市金沙县人民法院安底人民法庭探索出的“名誉村主任”解纷工作法,是提升司法温度和调解效率的“三宝”!
  安底人民法庭的这“三宝”,即通过实施农闲走访、农忙约访、常态回访的“三访”工作制度体系,采取联合调解、示范调解、点评调解相结合的“三调”方式,通过法官现场讲政策法规、讲典型案例、讲法治故事的“三讲”形式开展普法宣传。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司法温度和调解效率,也将普法工作触角不断延伸至群众之中。
  金沙县安底镇地处金沙县东部,此地民风淳朴,茶、酒、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安底人民法庭坐落于乡镇街口,其管辖范围涵盖安底镇、茶园镇、岚头镇、木孔镇、长坝镇5个乡镇,辖区总人口数量12万人。
  尽管地域广、人口多、服务半径大,但安底人民法庭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功探索出了“名誉村主任”解纷这一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法,实现了从传统坐堂问案向主动靠前服务的积极转变。那么,所谓“名誉村主任”究竟是什么?其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
  被动变主动 转变思路推创新
  初冬渐凉,冷风飕飕,安底桂花温泉的暖流却在汩汩冒出热气。安底人民法庭院内的石榴树叶已变得金黄,细雨纷纷,说话时嘴前都会看到自己呼出的白色雾气。而在安底人民法庭调解室内,法官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记者走进屋子才了解到,一起涉众土地租赁纠纷刚经法官成功化解完毕,整个法庭内充满着轻松和谐的气氛。
  2023年,安底人民法庭干警初次以“名誉村主任”身份参加安底镇老场村党小组会议时,发现该村因猕猴桃产业发展或许会引发大量纠纷,遂提前介入防范风险。通过与村支两委成员多次走访后,法庭与村委会凝聚乡贤寨老、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形成“党小组+统筹力量化解纠纷”这个关键模式,最终成功化解了152户群众的土地租赁纠纷,有效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这些典型案例清晰地表明,“名誉村主任”就是由法庭干警担任,这是安底人民法庭开创的一项新举措。在选派过程中,主要围绕干警的自身优势、特长、履历等因素进行选派。“名誉村主任”的工作职责并非局限于常规的法庭案件审理,其职能触角延伸至多个层面,包括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上门诉讼服务等。这一做法也极大地延伸了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法庭主动服务基层的工作思路。
  坐堂变跑堂 能动司法优服务
  在日常的司法工作场景中,有一天,安底人民法庭来了4位当事人和1位派出所民警,这起事件是因一起劳务费纠纷引起的,原告4人索要劳动报酬无果后,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详细了解情况后,将双方当事人引导到法庭,通过法庭的专业力量处理此事。法官倾听双方情况后,判断出这是一起劳务费纠纷案件,遂邀请派出所民警一起进行联动调解。通过“民警说理+法官说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双方进行劝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握手言和。至此,这起因劳务合同引起的案件,在基层司法力量的努力下得到妥善解决,成功地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一年来,安底人民法庭积极作为,充分整合基层调解资源,委派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涉农纠纷135件,调解成功并司法确认88件,有力地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与法治秩序。
  安底人民法庭积极发挥能动司法,通过“名誉村主任”的“三访、三调、三讲”工作模式,能动优化服务,同时充分发挥“3天办案+2天走访”先进工作经验,根据辖区农耕特点,法庭确定农闲走访、农忙约访、常态回访的“三访”工作制度。通过联合调解、示范调解、点评调解方式提升调解效率,同时开展法官现场讲法,讲政策法规、讲典型案例、讲法治故事,将普法工作延伸至群众之中。
  多讼变无讼 联合调解促和谐
  “还我们工钱,我们辛辛苦苦上了班,你不能不发工资啊!”
  “就是,哪有你这样当老板的,要是不还钱,我们就法庭上见!”
  就在最近的某一天,伴随着一阵哄闹声,39名劳务工人来到安底人民法庭院坝里,请法官帮他们追回被拖欠的工钱。
  近几年,安底镇某村建立了一个辣椒基地,这本是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好事。不少当地群众纷纷到该基地务工,然而务工结束后却没收到劳务报酬。合作社给出的理由是现有流转资金不够支付劳务费,于是便一拖再拖,未及时给付。
  无奈之下,这39名劳务工人来到法庭,坚决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笔血汗钱。法官进一步询问得知,这批劳务报酬的总额约为3万余元,标的较小,但由于涉及的当事人数量众多,一旦进入诉讼程序会增大群众诉讼负担。
  在充分了解清楚群众诉求后,法官凭借司法智慧想到了指导调解的好办法,立即与当地村委会进行联系,充分考虑到村委会熟悉当地人情的实际,指导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
  最终,39名劳务工人成功拿到了属于各自的那份工资,这场涉及多人权益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画上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句号。
  “在平时走村入户时,我们会注重收集纠纷成因,对于常见的法律问题和民间纠纷,我们会认真建立台账进行整合,并会同村民委员会等进行研判,与相关部门共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争取小矛盾小纠纷在诉前就化解。”安底人民法庭一位法官这样说道。
  据统计,今年以来,安底人民法庭已经通过亲友说理、邻里说情、主任说法等调解方式,成功快速调解处理纠纷200余起。其中,通过村规民约成功化解况某与周某相邻纠纷的典型案例,因其创新性与示范性,获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乡理乡亲》栏目专题报道,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也为其他地区处理类似纠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范例。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