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际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平安黔南
第07版:理论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多国出台法案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
分类 广告
国际动态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国出台法案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
近年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全球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社交媒体,一直是令家长和教育者们头疼的问题。放眼全球,部分国家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立法禁止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同时,更多的国家正计划或已出台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监管和限制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澳大利亚:全球立法最严,家长同意也不行
当地时间11月27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众议院通过法案,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参议院有望在当天晚些时候对这一法案进行审议。如果该法案在参议院也获通过,将被签署成为法律,澳大利亚也将成为全球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立法最严的国家。
根据这一法案,16岁以下未成年人即使获得家长同意也不能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对存在系统性违规的社交媒体平台最高可处以4950万澳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罚款。11月26日,参议院一个委员会表示支持该法案,但条件是社交媒体平台不应强迫用户提交护照和其他数字身份证明等个人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年龄。按多家媒体说法,由于获得执政党和反对党广泛支持,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几乎没有悬念。如果法案在两院都获得通过,新法将在12个月后生效。
据悉,澳大利亚此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立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使用手机或智能手表,澳各州政府正在推动将这一禁令扩大至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各州在具体的规定上有所不同,例如,西澳州和北领地规定幼儿园至小学6年级学生不得拥有手机,7至12年级学生可以拥有手机,但在校期间必须将其关机并收起,智能手表在校期间必须保持飞行模式。新南威尔士州更加严格,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由各学校具体落实禁令。维多利亚州明确规定,除了禁止使用手机和智能手表外,中小学生必须保证其他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和个人电子设备在校期间静音。
此举在去年开始实施时,一度受到来自学生及部分家长的质疑。不过,禁令落实后,人们发现这确实解决了中小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和暴力倾向等问题。
学生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抗拒到接受、支持。有学生表示,这一政策“实际上真的很好”,同学间的交谈增加了,更愿意一起散步和运动。还有高年级的学生表示,手机禁令帮助她减少了社交媒体的使用,校外亦如是。
美国:不满14岁居民不得开设社交媒体账号
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签署了一则州议会通过的法案,该法案将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新法规定该州不满14岁居民不得开设社交媒体账号;14岁以上但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开设社交媒体账号需要获得家长同意;相关媒体平台需关闭现有不合法账号,并永久删除从那些未成年人账号收集的私人信息,如未能做到这两点,家长有权提起诉讼。
美联社说,一旦付诸实施,这将是美国迄今最严厉的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法律之一。而且,另有几个州正在考虑类似立法。去年3月,犹他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出台类似法律的州。随后,阿肯色州也通过了一则法案,要求未成年人注册新的社交媒体账号时必须获得家长同意,但被不服者起诉至联邦法院,法官去年8月裁定叫停该法实施。
佛州众议院议长保罗·伦纳是该法案最积极的推动者,他与德桑蒂斯同属共和党保守派。在佛州一家学校举行的法案签署仪式上,伦纳重申他的主张:“大脑仍在发育期的儿童没有能力知晓他们是被强塞进这些容易让人成瘾的技术中,无法意识到其中危害并远离它。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加以干预。”
支持者表示,新法将避免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以致罹患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反对者则批评它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称儿童如何使用网络应由其家长,而非政府来负责。
美联社称,一旦付诸实施,这将是美国迄今最严厉的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法律之一。而且,美国另有几个州正在考虑类似立法。去年3月,犹他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出台类似法律的州。随后,阿肯色州也通过了一则法案,要求未成年人注册新的社交媒体账号时必须获得家长同意。
意大利:在手机之外提供更有吸引力的选项
“我不相信学生在中学毕业之前能用手机好好学习。”意大利教育部部长朱塞佩·瓦尔迪塔拉在今年暑假期间签署了一份命令,2024至2025学年期间,禁止初中生和小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2022年,意大利教育部发布通知曾表示应“有效防止通信设备的不当使用”,因为上课玩手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意大利各方对此事的看法不一。请愿发起人之一、意大利教育和冲突管理心理教育中心创始人兼主任丹尼尔·诺瓦拉认为,儿童过早接触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其害有二:一方面可能直接导致成瘾,另一方面“虚拟的屏幕剥夺了孩子们的感官体验、与自然的接触、与同学的互动”。瓦尔迪塔拉在签署命令时引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年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22年的报告,称这两项研究肯定地指出,即使是出于教育目的,使用智能手机“也会对自然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丧失,以及辩证技能、批判思维和适应能力的下降,还有社交退缩。”
但另一方面,请愿发起方也强调这份呼吁并非反技术的,而是由于青少年心智不成熟,难以把控智能手机,因此他们建议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电子设备只能由教师使用,以丰富教学,不得让15岁以下学生在课堂上或在家中独立使用。
米兰比可卡大学“数字健康”研究中心联合其他社会组织发起了数字契约项目,号召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以健康的方式使用智能手机,目前已在15个大区建立了70个协会。博洛尼亚马尔皮基高中校长马尔科·法拉利表示,自2021年起,该校学生每天上课都会把手机锁在柜子里,已经收到很好效果:“最重要的是在手机之外,为学生们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项。”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
评论
为何多国不约而同发出青少年社交媒体禁令?
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心智未成熟,认知方面仍在发展,尽管社交媒体有利于他们丰富社交圈子、增强沟通能力,但若过度依赖,会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研究者认为“滥用社交媒体”的危害堪比“酒精成瘾”。这与许多家长和教育家的直观感受相契合。
多项研究发现,不当使用社交媒体会对未成年人心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产生负面影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表的研究显示,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会对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英国《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2019年刊登的研究证实,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
今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称,尽管数字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习效果,但也带来了侵犯隐私、分散学习注意力、网络霸凌等风险。报告还揭示了社交媒体如何放大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童的福祉、学习、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女童比男童遭受更多的网络霸凌。
为此,欧盟委员会今年5月宣布,已根据欧盟《数字服务法案》在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启动对社交媒体平台“脸书”和“照片墙”的母公司“元”公司的调查程序。欧委会认为“脸书”和“照片墙”的算法、界面设计等存在风险,系统可能会利用未成年人的弱点和缺乏经验等特点,导致未成年人成瘾,引发或强化“兔子洞效应”。
更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也带来诸多副作用,由AI生成、伪造或篡改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泛滥成灾、真假难辨,“AI垃圾填网”现象触目惊心。AI快速编织的“知识体系”,可能使人们的思辨能力产生退化,或让人陷入“认知幻觉”,扭曲社会对现实和科学共识的集体理解,最终被AI“牵着走”。囿于社会经验欠缺的青少年,一旦他们的认知被“AI垃圾”塑造,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国内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一些家长适当控制孩子玩社交媒体,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