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交通事故纠纷。 ■ 记者 姚强
调解矛盾纠纷46651件,调解成功44951件,调解成功率96.4%……这组数据,是习水县司法局自2021年以来的纠纷调解“成绩单”。
习水县司法局通过打造“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健全“两个调解网络”,建立“三项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
一条街集成服务 方便群众少跑路
男子黄某与妻子刘某婚后生育了两个孩子,其长期外出务工挣钱,刘某在家带孩子读书。去年6月28日,黄某回家看孩子时,当场发现妻子与汤某出轨一事,三人随即发生激烈争吵,黄某情绪激动,当场殴打了刘某后,并报警,扬言要报复刘某和汤某。
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黄某与妻子刘某的婚姻矛盾纠纷走进“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委会”。
近年来,习水县司法局在县政府行政办公大楼所在的西区红二路,利用行政部门相对集中的优势,采取整合专职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资源,先后设立了习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和1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县信访局设立访前法律服务室,打造集访前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诉调对接服务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
在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就可以享受到诉求受理、分流、化解、处置的“全配套”服务,成为老百姓解纷止争的首选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主阵地。
两网络覆盖服务 调解纠纷无死角
“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调委会”考虑这起矛盾纠纷的特殊性,便邀请了习水县妇联的同志参与,单独对当事人刘某做思想工作。同时,还邀请了当事人住所地杉王街道、户籍所在地九龙街道、土城镇、同民镇派出所共同参与调解。经长达8小时的不间断调解,夫妻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达成一致协议。
习水健全1个县级、26个乡镇(街道)、257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三级调解网络全覆盖,配备各级专职人民调解员205人。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发挥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作用,将调解网络延伸到组,第一时间发现纠纷,解决矛盾。
同时,习水县设立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涵盖交通事故、商务合同、物业管理、医疗事故、婚姻家庭、金融借贷、消费纠纷等行业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行业自行聘用、律师“结对子”帮扶等方式聘用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15人,确保各种类型纠纷均有对应的专业调解服务。
三机制保障服务 化解纠纷有支撑
为保证每一起矛盾纠纷能得到及时化解,习水县积极建立“三项机制”做好保障服务。
建立“分级调处”机制,确保矛盾纠纷不上交。采取以专职人民调解员为主,兼职人民调解员和乡贤、“五老人员”为辅,组建县、镇、村三级调解员队伍1866人,实现不同的矛盾纠纷分类分级调解。
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畅通人民调解主渠道。在县法院和9个乡镇法庭设立驻庭调解室,在26个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室,在信访部门设立信访调解室,在劳动仲裁部门设立劳动仲裁调解室,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裁调对接”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纠纷联调,促成各类纠纷有效化解。
建立“经费保障”工作机制,注入纠纷化解新活力。制定《习水县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发放办法》,县财政每年预算近1000万专项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运行,采取“以案定补”方式对调解案件进行等级评审,按照每件50元至500元不等的标准兑现调解案件补贴。通过加强经费保障,极大提升了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为矛盾纠纷化解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