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7版
发布日期:
西吉公安:“一警四联”解纷争促和谐
婚恋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现场。

  秋日的西吉县风轻云淡,层层叠叠的梯田,堆满谷物的晒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0月1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公安局吉强派出所。
  “吉强镇作为县城驻地,人口密集,婚恋家庭纠纷易发,由此衍生出家庭财产纠纷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纠纷。”西吉县公安局吉强派出所所长刘亚维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所将警务人员纳入全镇矛盾化解网格中,会同综治中心、司法所、法院等部门,联动司法调解员、律师、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推行“一警四联”工作法,共同参与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的排查、研判、调处、宣传,从源头预防因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现在,老百姓遇事都爱找我们派出所。”刘亚维说。
  “刘所长,要不是你们帮我,我家可能已经出人命了,今后我们一定好好珍惜生活。”今年9月8日,刘亚维和同事在广场巡逻时,碰到了带着孩子在散步的一起婚恋家庭纠纷当事人郑娟(化名)时,对方感激地说。
  原来,今年7月24日上午,郑娟向吉强派出所求助。几年前,她与男子马某相识,两人生下一女。今年初,马某去浙江打工,留郑娟和孩子在家。
  去浙江后,两人联系逐渐少了起来。今年6月,马某怀疑郑娟出轨,多次发微信威胁郑娟“要伤害她一家”。郑娟担心发生意外,便向警方求助。
  “接到报警后,派出所立即将该纠纷录入矛盾风险‘三色预警’管控平台,定为‘红色’等级。”刘亚维告诉记者,事发后,派出所通过技术手段,发现马某已在来宁夏的路上。为防止意外,警方立即将郑娟和家人保护起来。
  7月25日凌晨,警方在郑娟工作单位门口发现了马某,并将其预防性控制。随后,派出所联合综治中心、司法、妇联等部门成立矛盾调解小组,通过与当事人“背靠背”谈心的方式展开调解。最终,两人签订和解协议,马某答应不再纠缠郑娟,郑娟承诺抚养两人孩子长大。
  为防止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民警多次回访,得知马某已返回浙江继续打工,两人生活已恢复正常。
  “‘一警’是指公安警务人员,‘四联’是指联查、联商、联调、联宣。”刘亚维说,吉强派出所将93名警务人员纳入全镇94个网格中,建立“警格+网格”联勤工作模式,使社区民警“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与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牵动作用。
  “联查”模式重点排查两地分居、招婿、失独、抚养关系变动等重点家庭,摸清有家庭暴力行为、有婚恋情感纠纷、有家庭财产纠纷等风险隐患家庭的底数,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家庭,逐家逐户登记情况,跟踪掌握动态、落实一案一册化解措施,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防”。
  另外,依托基层社会治理“1133”工作机制,吉强派出所联动多部门建立“联商”机制,精准开展风险预警。各部门采用周碰头、月研判,研判分析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整体形势,研究矛盾焦点和联调措施。根据纠纷特点,建立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红、橙、绿“三色”预警工作机制。
  “在‘联调’中,我们将警务人员全部列入各社区(村)调解员队伍,会同法庭、司法所、妇联、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志愿者等,依据联商结果和‘三色预警’对不同风险等级家庭,选派不同的调解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调解。”刘亚维表示,2022年至今,该所已参与3000余起婚恋家庭纠纷的调解。
  在“联宣”方面,吉强派出所建立“一村一警”工作微信群,定期推送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等普法视频,并邀请驻村律师进群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提供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婚姻观。
  “通过深化拓展运用‘一警四联’工作法,创新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巡防‘四巡叠加’‘警校家+N’‘四级快反’‘警保联动’‘公安+城管’联动联勤等一系列工作机制落地生根,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护校安园等主防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西吉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孙占新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